解密:国别体史学著作《战国策》有何主要内容

  《战国策》是一部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非一时一人之作。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自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整理成书是在秦统一之后。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经过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有三十三篇,按国别记述,其中包括东周一、西周一、秦五、齐六、楚四、赵四、魏四、韩三、燕三、宋、卫合为一、中山一。记事的年代大致上从《春秋》接续,一直延续到秦统一时期。本书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和外交的情况。整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每篇都是相互独立的。

  虽然习惯上把《战国策》归为历史著作,但是与《左传》、《国语》等有很大不同。有许多记载,作为史实来看是不可信的。如《魏策》中著名的“唐雎劫秦王”,写唐雎在秦廷中挺剑胁逼秦王嬴政(即秦始皇),就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一类内容,与其说是历史,还不如说是故事。

  《战国策》的思想观念,就其主流来说,与《左传》等史书也有截然不同之处。刘向序说:“战国之时,君德浅薄,为之谋策者,不得不因势而为资,据时而为画。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教化,兵革救急之势也。”战国时代,是春秋以后更激烈的大兼并时代,过去还勉强作为虚饰的仁义礼信之说,在这时已完全被打破。国与国之间,如今讲的是以势相争,以智谋相夺。那些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策士,也只是以自己的才智向合适的买主换取功名利禄,朝秦暮楚,毫不为怪。

  《战国策》善于述事明理,大量运用寓言、譬喻,语言生动,富于文采。虽然书中所记史实和说辞不可尽信,但其仍是研究战国社会的重要史料。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