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苏联为何进攻芬兰,苏德战争之前苏联为何要先打芬兰

 

 

众所周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早期,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纳粹德国与西欧各国之间的战争之上,对于其他地区爆发的战争则相对忽略。因此发生在苏联边界地区的苏芬战争就显得不是那么的重要了,此次战争是有苏联单方面入侵芬兰引起的,苏联虽然获得最终的胜利,但打得一塌糊涂,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还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舆论谴责,这使得苏联在备战纳粹德国的准备过程中受到了不小的阻碍。那么苏德战争之前苏联为何要先打芬兰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二战时期苏联为何进攻芬兰的详细解答。

芬兰以前是瑞典的殖民地,在宗教改革时期逐渐形成了民族意识。1808年,瑞典在芬兰战争中被沙皇俄国打败,瑞典便割让芬兰成为俄国的自治大公国。此后俄罗斯帝国沙皇兼任芬兰大公直到1917年。

沙皇俄国灭亡后,芬兰利用德国的支持大规模驱逐、打击和屠杀境内的共产党、红军与俄罗斯族,成为名义上独立当实际上被德国渗透控制的国家。芬兰当时一度准备让德国亲王瓦伊诺一世作为芬兰国王。

一战结束后,芬兰摆脱了德国的控制。1920年,芬兰与苏俄(苏联)签订了划分边界的《塔尔图条约》。因为苏联当时正处在苏波战争之中,所以芬兰在划分边界时迫使苏联作出让步,占了很大便宜。

芬兰依靠《塔尔图条约》获得的领土超过了原芬兰大公国,而最让苏联难受的地方有两个:一是北极圈的不冻港贝柴摩(今俄罗斯佩琴加)被划给了芬兰;二是芬兰的南部边界距离列宁格勒只有几十公里。

更让苏联警惕的是,芬兰在独立后就仇俄仇苏,摆脱德国控制后与西方国家接近,还在苏俄内战时为英法干涉军提供港口来攻击苏俄船只。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芬兰更是多次在苏芬两国边境上挑起摩擦。

上世纪三十年代,芬兰国内的极端思潮因为经济发展而消退,与苏联的关系也有所缓和。1932年,两国签订了《苏芬互不侵犯条约》。但由于西方帝国主义的介入,芬兰无法真正改变与苏联对抗的国策。

纳粹德国崛起后,芬兰再次与德国走近,这让苏联感到威胁。在建立欧洲抗德联盟的尝试失败后,苏联决定单独抵抗纳粹德国并根据自己的战略建立抗德的“东方战线”,而芬兰则是“东方战线”的薄弱环节。

于是苏联多次要求改变两国边境,但都被芬兰拒绝。德国入侵波兰后,苏联建立“东方战线”更是急迫,甚至提出只要芬兰让边境远离列宁格勒四十公里并租借汉科半岛,苏联愿意割让两倍的领土作为交换。

但苏联的领土交换提议依然遭到芬兰的拒绝,导致苏联决定以武力改变苏芬边境的不利局面。1939年11月26日,苏联制造“曼尼拉事件”,废除《苏芬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11月30日,苏芬战争开始。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