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不瞎指挥德国能赢吗,如果希特勒不干涉军队德国能赢下二战吗

我们都知道在二战时期的纳粹德国军队中出现了不少才华洋溢的军事将领,德国军队在他们的指挥下,可谓是势如破竹,在军队进攻方向的欧洲国家只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被攻陷,而让德国得以如此寻速击垮敌人的原因就在于,以古德里安为首的德国装甲步兵军集团,利用坦克的机动性进行快速推进的闪电战,这对于当时还处于一战时期人海战术的欧洲诸国来说简直就是降维打击,分分钟就被人平推了。按理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德国将会将整个欧洲都收入囊中,但该来的意外还是无法躲过的。希特勒对于德军战略布局的不断干预,导致德国丧失了最佳时机,不仅没能阻截英军大部队的撤退,在苏联战场上也屡遭挫败,最终使得德国战败。那么如果希特勒不干涉军队德国能赢下二战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希特勒不瞎指挥德国能赢吗的详细解答。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一名陆军军官,1940年7月被晋升为上将。他是军事家,军事理论家,统帅,德国装甲兵创建者,并被认为是闪电战的创始人之一,虽然不是纳粹政权时期的最高级将领,却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出色的指挥官之一;被各国战史学家公认赞誉是“坦克作战之父”。

古德里安是技术将领出身,他倾全力去发展一种技术,正好像一般工艺家般的冷静,却又有超越一般专家的想象力,去发展一个新的战略,他不会轻易放弃他的观念与想法以来讨好上级,这种个性使得他与希特勒发生过许多次的争执,但是也就是这种个性造就了一个富有活力的指挥官与军事改革者。

坦克其实是由英军所发明出来,并在一战末期中大展神威,当时各国已经有军事专家们注意到未来坦克可能发挥的效果,但整体来说各国军事思维仍然停留在一战火力至上的准则,并认为坦克为辅助步兵的工具,不适合当成战场突破的利器,这主要是因为在一战期间坦克故障率过高,且坦克许多功能在当时工业上没有办法克服,但在一战结束后工业进步使得坦克在工业成熟度上大为进步,当时英国李德哈特与法国戴高乐都有研究坦克配合运输部队快速作战的学说,但当时各国陆军高层皆属于一战留下的老元帅们,根据一战的经验这些老元帅们没有办法接受这种思维。

甚至连当时的德国参谋本部也有同样的保守思想,这是令人吃惊的,因为德国参谋本部通常是以具有远见且行动统一著称,古德里安在这段期间内培养了对装甲部队的认识与知识,他在短时间内阅读了所有有关装甲师的理论与战术,体会到未来战场上装甲师将会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并在这段时间内古德里安成为当时参谋本部内的坦克权威,并前后在1931年与1934年接任摩托化步兵总监参谋长与装甲兵司令部参谋长。

当时德军在建立装甲师上面对许多阻力,多数参谋本部军官是不相信坦克功用,多数军官仍然认为步兵是陆军的皇后,且集中火炮攻击才是作战的王道,古德里安在多次演习的中的优异表现前后得到兴登堡总统与希特勒的青睐,并说服许多想法新颖的将官们支持他的想法,于1935年担任德国首先成立三支装甲师的第三师师长,并于1938年成立机动军总监统掌这三支装甲师。

古德里安上将在回忆录写道:“在一个盲人的国家里,有眼睛就可以成为权威”。

古德里安用这样来形容为何他成为纳粹德国装甲权威,在主要研究过英国人的坦克文献后,古德里安认为坦克不能分散配到到各个部队,而是该集中成立新的装甲部队,并将步兵给摩托车化或是机动化以配合坦克的机动力与攻势,配合《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十万的人的陆军无法运用一战的经验采停滞防备的准则,而是应该采取机动防备的准则,将装甲部队配置在防线的后方,机动支援敌人进攻的部位。

 

古德里安上将在参谋本部内部受到骑兵团与甚至当时参谋总长发生冲突,在一次演习里古德里安指挥装甲部队成功的运行得到兴登堡的称赞,古德里安也得到新成立装甲兵司令部鲁兹将军等参谋本部的支持,当时装甲兵队还是一种全新的兵种,其能力与耐力还是受到许多人怀疑,其真正威力要从闪电战奇袭波兰与法国才被世界了解。

在闪电战上,古德里安担任纳粹推进波兰与法国的箭头,六天的时间就从德国突破到法国海岸,参谋总部幸运地采用了曼斯坦计划,在色当大破法军。

古德里安能建立装甲师是来自希特勒,但是古德里安受到希特勒的挟制,德军参谋总部长久以来所采的准则是让军官们去了解总部目标与决心,并各自判断作战决策,但希特勒处处控制参谋总部与古德里安的决策,并成立党军等私家军系统想减少参谋总部的控制力。

古德里安在后几场战役中率领着古德里安装甲师,担任纳粹德国的箭头,一直站在德军扩展的第一线,其快速的进展导致参谋总部与最高统帅部完全无法掌握古德里安的行踪,其快速地推进导致命令不是过时不然就是不知该送往哪一个战区,古德里安经典场景就是站在坦克车上拿着扩音器,对着逃散的法国喊:“你们放下武器,退到旁边,目前没有时间俘虏你们,我们要继续前进!”

在入侵苏俄的巴巴罗萨计划中,古德里安装甲部队再度担任箭头,快速地突破苏俄的防线,但是此时希特勒与古德里安起了争执。

在对苏的巴巴罗萨战争中就可看出参谋本部与希特勒之间的冲突,当时参谋本部认为需要优先抢下莫斯科与列宁格勒两个苏联最重要的城市,古德里安与参谋本部认为这两座城市为铁路交通运输的枢纽,更是苏联的象征,拿下这两座城市将有助于提早结束这场战争,逼迫史达林签下条约寻求维希法国模式成为纳粹德国的保护国。

但希特勒的目标是乌克兰与黑海的自然资源,在几次冲突之上采取了折中的战法,却也是最糟糕的战法,两边的作战,其战力被分散,且许都军团需要浪费很多时间在两地间奔波,失去了当初闪电战所带来奇袭的效果。

希特勒不断干预使得德军在苏联大败,在不断地冲突中古德里安被罢官,在纳粹德国最后的日子里古德里安虽然再次出任陆军参谋总长等职,但是已经无力挽回大败的局面,如此指挥体系纳粹德国注定失败。

假如希特勒不干预前线指挥,得到全权指挥权的古德里安肯定会发挥闪电战的特性,快速奇袭莫斯科与列宁格勒,战局或许就不会拖那么长的时间,当时的苏联面对德军的闪电突袭,其实是没什么办法的,毕竟战力差距在那里,德国最后或许会输,但绝对不会那么惨,可能会得到个体面的下台方式。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