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真的有内功存在吗,武侠小说中的内功是否真实存在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内容极其繁杂,南拳北腿、十八般武艺、呼吸吐纳、窜蹦跳跃,让人眼花缭乱。太极、形意、八卦、少林、武当、峨眉各家拳法都有各自一套独立的理论指导,引无数爱好者痴迷求索。在武术诸多内容中,最神秘、最让人向往的当属“内功”莫属了,在各种武侠小说以及影视剧的渲染宣传下,向往故事中那种能够上天入地、碎金裂石能力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以至于在我国还曾出现冒充气功大师行骗的案例,那么武侠小说中的内功是否真实存在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古代真的有内功存在吗的详细解答。

当人们从80年代开始兴起的“气功热”中冷静下来之后,有些人依然笃信之、修炼之,而更多的人则选择了质疑之、远离之。事实上,对于所有人来说,内功是一个看似清晰,实则极其模糊的东西。伴随这种模糊认识而来的是人们对“内功”产生了很多不着边际的误会,也使得“内功”成为滋生骗子的重灾区。

 

气功热时期人们在练气功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射雕英雄传》为代表的一批武侠文艺作品的流行,使得艺术世界中的“内功” 形象深入人心;二是武术界忽视了关于这一话题的研究和科普工作,与此同时,还有人为了博取眼球、赚取名利故意引入“内功”的概念,并不遗余力地将自己传习的技艺往“内功”上靠,真真假假,更让人无从分辨。

回归正题,这个世上到底有没有“内功”呢?或者说,中国武术中到底是否真的存在一种叫做“内功”的修炼方法?

这显然是个是非题,答案很简单,不外乎是与不是。但在给出答案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人们所说的“内功”具体指的是什么?没有这个前提,一切争论都是瞎耽误功夫。

在我看来,“内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广泛存在于大众印象中的“内功”,它基本和“气功”是一个意思,就是在某种心法的指引下以特殊的吐纳方法在人体内修炼出一种被称作“气”的能量,练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用这种“气”来增强攻击动作的杀伤力,甚至可以将体内的“气”外放伤人,或者将自己修炼成的功力传给别人;

 

另一种“内功”则存在于那些相对来说较为小众的、真正的武术习练者的训练中,当然,一般他们也不会用“内功”这个词来指代自己练习的东西,但是,如果非要把武术的内容分个内外的话,我认为倒可以勉强称之为内功。

很显然,在今天这样一个科学昌明的时代,但凡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都应该清楚的明白,第一种“内功”是小说家虚构的,来源于浪漫主义的幻想,它在现实世界是不可能存在的。

人类若真能在体内积聚那种可以相隔数米伤人于无形的“气”,恐怕先受伤的会是自己,毕竟那么大的能量极有可能把身体憋炸。尽管这种“内功”确实一度非常流行,但是历史已经给了我们答案,这东西着实不太靠谱,别说伤人,健身也未必可靠,毕竟“气功热”之后人们已经用脚投出了自己的选票。

所以,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这种“内功”根本不存在,谁拿着东西跟你吹牛,别管他是开宗立派的大师还是正宗嫡传的传人,基本可以判定,这人要么是骗子,要么就是被骗的可怜虫,离他远点肯定没错。

事实上,相对于“内功”,真正的拳家提的更多的是功力,拳谚讲“力不打法,法不打功”(意思是有力量的打不过有技巧的,有技巧的打不过有功力的),可见功力在拳家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如果非要往“内功”上靠,我们可以按照功力的表现形式大致分个内外,把那些以外在可见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称之为外功,如跳的多高、跑的多快、一拳可以打多少磅、一秒可以打多少拳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不是直接通过外在运动表现的运功能力,或许我们可以称之为内功,比如,生活中人们,原来爬到三楼就开始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一口气上五楼腿也不酸了、气也不喘了,整个人的感觉是“气足了”,实际上就是有氧耐力提高了,这表现在武术练习过程中就是随着练习的不断加强,完成动作时呼吸越来顺畅自如、完成同样的动作疲劳感也越来低了。事实上,不止是武术,从事任何体育锻炼都能达到这种效果。你可以称之为“内功”,但这在现代运动科学中叫做“有氧耐力”。

 

当然,除了这类所有体育项目都能修炼的“内功”,在武术的训练中也的确有一种独有的“内功”,习武的人多称之为“内劲”,这种“内劲”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在动态中,将调动身体重心的位移所产生的力通过与对手肢体接触最大限度地作用在对手身上,也就是传说中的“用重心打人”,掌握这种发力方式确实可以很轻松就发出很大的力,可以脑补一下,一个人不是用拳头锤你,而是直接跳起来把团紧身体砸到你身上的感觉。

另一种表现形式则是在静态中,我们经常看到那种摆好一个姿势让一堆人推的表演,他们其实要表现的是,自己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依然能够保持身体结构不被破坏的能力。

要达到较好的效果首先需要一定的肌肉力量维持身体结构,更为重要的是要具备精细控制身体各关节的能力,通过调整各个关节的角度使身体形成一种稳定的力学结构,同时还要保证这种结构可以将身体受到的外力高效地传导到地面。拥有这种能力的人,只需要调动相对较小的自身的肌肉力量以维持好自身静态结构就可以达到“推不动”的效果。也就是说,他们可以用身体结构承载外力,而不是通过简单的肢体屈伸直接与外力进行对冲。

如果不好理解,我们可以把这个模型简化一下。假设有一个箱子,其结构可以将来自任何角度的外力传导高效地到地面,这种结构越合理,箱子自身材质越坚硬,那么这个箱子在受到外力时就越不容易变形。同样的道理,我们说的静态下的“内功”,实质就是在结构的合理程度以及材质的优劣程度。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