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谏官的作用是什么,唐朝时期谏官的职责都有哪些

唐朝时期谏官的职责都有哪些?我们都知道在封建时代里,皇帝就是绝对的权威,他想要办成的事情就没有办不成的,任何敢忤逆他的人都会受到严重的后果,因此大多数人在面见皇帝时,都会选择顺从皇帝的意思去办事,即使这些要求是不合理的、荒谬的。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在朝堂之上还真有那些敢于向皇帝直言进谏,指出皇帝的行为是错误的诤臣,即使惹得皇帝不悦,并因此而死也毫不后悔。他们之中最出名的就是唐朝的魏征,他又被称为唐太宗的“明镜”,是唐太宗能够开明治世的重要依仗。

在古代,天子拥有无上的权力,古语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单因君主喜恶,昏庸导致的国家社会动荡甚至于覆灭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谏议正是在这时候,为弥补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足,应运而生,《孔子家语·子路初见》语云:“为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臣子的直言上谏,君主的合理纳谏,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谏官制度,也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步发展,至隋唐时期趋于完善,正式成为君主决策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何为谏官,谏官何源

1. 何为谏官

正所谓“设辅弼,置谏官”,谏官,指规谏君过之臣、劝谏天子过失之官,即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是中国古代极为重要的官职之一。

2. 谏官何源

中国的谏官制度由来已久。周王室设职位“保氏”开谏官之始,自此,由周代开启的谏官制度慢慢成型,逐渐于秦汉至唐宋时期完善并盛行。

在古代,延续时间最久的政治制度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体制,这种专制政体将立法、司法、行政等诸多大权归于帝王一人,皇帝可以专制独断,但是这种一人独断的局面长期下来必然会影响国家社会,为了平衡弥补这种情况,谏官制度顺应而生。

若春秋战国时期直接以“谏”命名的谏官为后世谏官制度奠定了基础,那秦汉设置的“谏议大夫”则是谏官制度的初步形成,对后世影响深远,魏晋南北朝时期虽有谏官但作用甚微,后至隋唐,谏官机构逐渐扩大,谏议职能不断加强,谏官制度不断完善,出现了以中书、门下、尚书为主要机构的三省制,其中门下省和中书省多起谏臣之用,而尚书多为执行部门,由此,形成了完整的专职谏官集团。

谏官制度虽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做出了一定贡献,但古代专制集权的根本制度体制未变,皇帝仍集权统治,这也就导致谏官中可能出现所谓腐败之徒,谗言进谏,而皇帝若不听谏或易听信谗言,则更易导致国家动荡,更甚于有谏官和皇帝合谋表演“进谏”“纳谏”,引起后人深思。

隋唐谏官,究其影响

1、谏官之制,唐以隋鉴

隋唐时,谏官制度不断发展,谏官机构不断扩大,与之前的朝代相比,有着相当的区别与变化,尤其唐太宗时期,重视纳谏,以谏为荣,谏诤一时成为了倡导的社会风气,而也正因为此,唐朝历代皇帝都对谏官谏言较为重视,这也使得唐朝一度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繁荣昌盛的一个时期。

从谏官制度和机构设置来看。隋朝时,言谏机构是门下省,隋文帝明确其责是“献纳谏正”,同时设有散骑常侍、谏议大夫等官员,兼皇帝顾问的性质,而后来隋炀帝即位则废除了散骑常侍、谏议大夫等言官,阻碍了下情上达,但他将门下省设立给事郎,使其能够独立处理政务,完全摆脱皇帝顾问的性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有了进步。

而唐朝,言谏官员主要在中书省和门下省,言谏官员职位逐步增多,不仅有散骑常侍、谏议大夫,给事郎,还加了补阕、拾遗等提醒皇帝过失、避免皇帝有所遗漏的职责官员。相比于隋朝,唐朝分立多职,职责明确,机构完善,有相应实权,相互配合,共同辅佐皇帝治理国家。

从进谏内容和程度来看。隋朝时,赋役征收以人丁为主,庞大的官僚机构和繁重的劳役使得百姓的赋税徭役十分繁重,谏官主要就此进行上谏,改革赋役制度,缓解社会矛盾。而唐朝同样也有关于改革赋役制度的言谏,但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及时调整统治政策,使得当时唐朝以休养生息政策为主,为取信于民,多采取对百姓有利的言谏措施。相比于隋朝,唐朝的进谏内容更加广泛,监督力度有所加强,统治者乐于纳谏,重视谏言,这也为唐朝的繁荣昌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进谏方式和途径上来看。隋朝时,谏官多采用廷争、上封事两种方式向皇帝进言,但这也有所局限,廷争易驳皇帝颜面,还易与其他人发生争执,而上封事则相对委婉,但受阻可能性增高。唐朝虽也沿用了这两种谏诤方式,但在进谏途径上有所创新,如谏官们可参与下朝后皇帝与宰相的入阁议事。

谏官在朝廷上客观“执笔记录于前”;给事中可以封还皇帝失宜的诏令,也可以驳回臣子不当的奏章等。相比于隋朝,唐朝的进谏方式有所创新,途径有所增多,直接圣听,相互制衡,皇帝、臣子与谏官之间形成了微妙的格局,而不同的谏官之间又互相有所约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奸臣腐败、谗言进献的可能性。

虽然历朝历代都有着谏官与相应的制度体系,但真正将其运用于实际,运用于决策体系的,至隋唐才盛。

2、以史为鉴,明晰得失

中国古代谏官制度是封建王朝的产物,也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它后期也逐步走向衰败,但其背后蕴含的广开言路、舆论监督等概念,对后世有着积极且重要的影响与作用。在当时,谏官制度有效的巩固了君主专制,稳定了社会政权,减少了决策失误,而在现在,类似于谏官制度的舆论监督体系也使得我国现代监察制度不断完善,群众参政议政积极度提高,对现代民主监督、公共权力制约有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总结

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时期,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君主权力至高无上,而谏官制度正是历史实践的产物,它不是一种政治制度,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对皇权进行了约束,但实际上仍受着君主专制的制约,是作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补充品而存在,是君主为巩固统治,稳定国家而采取的一种手段。隋唐时期的谏官制度经历数个朝代的实践发展而得到了完善,为其后续发展兴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谏官制度背后所蕴含的监督内涵也对后世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试论唐初对隋朝谏官制度的继承、发展与革新》

2、《唐代谏官制度研究》

3、《浅析中国古代谏官制度》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