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明君还是暴君?重新探讨他的统治方式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备受争议的君主,他在统治时期所采取的措施一直备受争议。一方面,他在统一六国、修筑长城、统一文字、度量衡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誉为明君;另一方面,他实施的焚书坑儒、统一思想、苛政等行为也被认为是暴君的体现。那么,究竟秦始皇是一位明君还是暴君?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历史学家和研究者们。在重新探讨秦始皇的统治方式时,我们需要客观地审视他的政绩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秦始皇究竟是明君还是暴君——历史问题应该这么看文/大道不空

历史,很多人都非常感兴趣,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历史观、价值观、世界观,三观的不同,往往导致了对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的不同解读和评价。也往往会引发诸多的争议。

有句话说的挺好的: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历史是客观存在过的事实,但却被人主观的记录并诠释过了,所以才留下了如此截然不同的评判。

历史究竟该如何解读呢?我们就来拿秦始皇做个例子,稍作诠释。

秦始皇:明君还是暴君?重新探讨他的统治方式

一、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历史解读的阶级性

阶级这个词现在很少提了,但是这却又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不同阶级的人,眼中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往往会是截然不同的。穷人眼里的黄世仁、富人眼里的黄世仁,绝对不会是同一个形象。

对权贵精英阶层而言,秦始皇称得上是一个明君。因为他留下了颇多作为,大一统的江山,大一统的文化,大一统的制度,改变了多年来的混乱征战局面;他的很多大刀阔斧的改革,影响深远,有的甚至遗留至今。

但是,在贫苦阶级的眼里,秦始皇就未必会是以明君的形象出现了,很多人可能只记住了他的穷兵赎武,记住了他的大兴土木。孟姜女哭倒长城,阿旁宫就是这个时代最为鲜明的印记,充斥着无数白骨血肉、妻离子散。

人的阶级意识,并不一定由其出身决定,还有一些由其遭遇产生。可能有的人本来很穷,因为某些变化忽然踏上了青云之路;当然也有本来风光得意的,却因为某些打击一蹶不振。这些大起大落、以及某些人所处的圈子,都会影响到他对于历史的观感。

带有极其强烈的主观性去看待人或事物,就形成了鲜明的阶级性。

其实,这个所谓的阶级性,不仅指社会地位,也包括了其他一些方面,比如男女等自然属性的不同,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去影响看历史人物的判断。

比如说男性,可能更看重历史人物的英雄气度,但是女人可能会更看重这个历史人物在情感方面的经历,是不是“渣男”!

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切忌“以偏概全”

在网络时代,经常会看见一句看似有理,其实很岂有此理的话。“这些都是教科书上看不到的”或者说“这是官方媒体上看不到的”,诸如此类。

为什么说它很有岂有此理呢?因为这就是典型的以偏概全。

每一个人,都一定是有善有恶的,十全十美的人,历史上应该是没有存在过;因为所谓的善恶,本来就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刚才说过了,评价人物是有其阶级属性的。从这个角度去看,我们评价一个人物,只能是从主流(大多数人认可)的角度去看,用符合大多数人价值观的角度去评;而且要看的是他的主体色彩。比如:功大于过,又或者过大于功;行善多于作恶,又或者作恶多过了积善。

从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去看,秦始皇无疑是功大于过的;但是大一统的过程中,无疑会造成诸多的杀孽,也会造成其他很多的负面影响甚至伤害。比如说“统一文字”和“统一度量衡”等。

其实我个人一直都坚持认为,大一统的国家一定要有大一统的文化,文字、语言、度量衡之类的都属于这个范畴。但是有些人则不这么认为,他们就喜欢小国寡民,又或者陈腔滥调,从这个角度去看,他们会坚持认为大一统的文化制度伤害了许多地方文化。

举个例子吧。比如秦始皇要求大家都用秦国咸阳地区为主的语言为官方用语,但是一些人却觉得我们就是要讲方言;而逼迫大家不准讲各自方言的,就是罪过,就是罪人。

而之前提到过的“历史教科书上不会讲这些的”,其实也都是非常典型的“以偏概全”。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十全十美的制度,但有些人就偏偏拿着大人物辉煌一生中的一些小瑕疵,来全面否定这个人。

稍有点脑筋的人也该明白,历史书本来就有其阶级属性,它需要为它的主流价值观服务;再说了,一本历史教科书,再厚也是有限度的,它总不可能把一个人一生中的所有经历,事无巨细都展现出来吧。你要挑毛病,总是能找出来的,但你能够因为历史书上没有提到这一两个毛病,就胡说八道“历史书不会告诉我们这些”?

三、刻舟求剑缘木求鱼——带着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评价历史人物还有一个很常见的误区,就是喜欢用现代人的价值观去评述古人。比如女性常常提到的“渣男”。

在如今一夫一妻制是主流价值观的社会,古代那种家里三妻四妾还要到处沾花惹草的男人,自然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古代并不是一夫一妻啊,法律都规定了男子应该有妻有妾。在古代,女性的地位是非常低的。所以,这样“渣男”的评价,是并不合适的。要评价历史人物,还是要将其放在当时的主流价值观下去看待。

比如《水浒传》里的诸多草莽人物,放在现代,一个个都是妥妥的犯罪分子(其实就在宋朝的官方眼里,他们在没投诚之前也是草寇刁民);但是,从当时的主流价值观来看,重义轻利甚至轻生死、敢作敢当的才是英雄人物。

看秦始皇也是一样的道理。

如果你拿现在的眼光看待,秦始皇轻视贫苦人民,视人命如草芥,这些都是很糟糕的;但是,在二千多年前的奴隶制末期,他的诸多举措,却是在大大推进这些陈腐制度的革新。无疑是将中国的历史大大推动了。要知道,即使是在被公认明君的周文王甚至黄帝时期,穷苦人的性命也真的就如草芥一般。

从这个角度去看,秦始皇的主体色彩,并非暴君,而是妥妥的明君一枚。

所以啊,秦始皇是明君还是暴君,就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看咯。其实,又何止是秦始皇呢?所有的历史人物,甚至是现代人物的评价,一样要注意这些。看发展、看主体、看出发点,只有认真考虑了这些,你才可能尽可能做到客观评述,而不至于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轻易带歪了节奏,掉进了深坑!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