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举制度创始于武周时期,一共进行过大约多少次?

  中国历史上的武举制度成立于武周,武则天在长安两年(702年)开设了“武举”。选拔有武术的人是武则天创造和选拔武将的武举考试,直到清朝才改名为武科。下面有趣的历史小系列会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我们来看看!

  武则天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举制度始于她的执政时期。武举主要选拔将才。与文举相比,其重要性不如文举,武举的地位也不如文举进士。

  历史上,武术举行了大约500次。与文科举相比,武术举动更不受重视。历代武术有时被废除,有时被恢复。武术的地位也低于文科学者。

  武举的繁荣是明清时期,尤其是清朝。明朝武举创造很早,但制度尚未确定。清朝的情况大不相同,比明朝更受重视。此外,国家大力提倡,制度日益严格,录取相对公平。因此,民间习武者趋之若鹜地参加武举考试。清代武举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其中产生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但清朝只设武举,没有武学,可以说为近代中国军事落后埋下了祸根。

  唐代武术注重技巧和勇气,重点是立即射击,这只能说是武术的创造时期。在宋代的武术考试中,首先测试骑马射击技能,然后测试策略决定留下来,测试弓箭射击比赛。

  武术在明清时期非常繁荣。从成化14年(1478年)开始,明代武术考试每三到六年举行一次,先考策略,再考弓马。谢在《五杂》中描述了明英宗正统14年(1449年)的“土木工程变革”。明军大败,首都紧急,于是武术招募了世界各地的勇士。“山西李通行教北京师,尝试他的技能,十八般都能,没有人能成为敌人,所以应该是首选。”


  清代武术体系比较完善,会议由部门主持,外场试骑射、步射、弓、刀、石,内场试武术经典,外场试者参加内场考试。由于清代武术的录取相对公平,民间武术家涌向武术考试。清代武术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其中产生了许多杰出的人物。

  据统计,自顺治三年开始以来,清代武会试已经进行了112次,直到光绪二十四年结束。共产生112名武术冠军,其中“独占三元”(即乡镇考试、会议考试、宫殿考试第一)。这个人是清初浙江仁和的王玉。王玉身材壮观,武力绝伦,得到顺治的赏识。她曾担任天津镇总兵。

  武举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考试制度。从应运而生到不合时宜而废,持续了1199年。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