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是怎么评选的?为什么骆宾王能够成为其中之一?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年作家王波、杨炯、卢照邻、罗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罗”。四杰同名,不是指他的诗,而是主要指平行和赋。然后主要用来评价他的诗歌。所以下面有趣的历史小边将为您带来关于罗宾王的详细介绍,让我们来看看!

  罗宾王(约619-约687年), 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

  在高宗永徽,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册。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两年,除临海丞外,不得志,辞官。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罗宾王代作了《为徐敬业讨武赵》。武后的罪行被列为武后,写得非常感人。当武后读到“一堆土还没干,六尺之孤安在(何托)”这句话时,极度震动,问宰相为什么不早点重用这个人。徐敬业战败后,罗宾王下落不明,或被乱军杀害,或逃入空门。

  罗宾王与王波、杨炯、卢照合称“初唐四杰”。他辞采华胆,格律严谨。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自伤;小诗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悲凉大方,余情无穷。有《罗宾王文集》遗世。

  人物生平

  早年岁月

  罗宾王出身贫寒,他的名字和表字来自《易经》中的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王。”

  罗宾王七岁能诗,被称为“神童”。据说《咏鹅》就是这个时候写的。

  罗宾王之父官青州博昌县令,死于任所。父亲去世后,他流寓博山,后移居兖州瑕丘县,在贫困落拓的生活中度过了早年。

  宦海浮沉

  唐高宗永徽时期(650-655),罗宾王是道王李元庆的家人,道王让他陈述自己的才华。他羞于炫耀自己,辞职了。后来,他崇拜礼郎,为东台详正学士学位。因事被贬,从军到西域,长期守卫边疆。后来进入蜀国,进入姚州道大总管李义军的幕僚,平定蛮族叛乱的文武大多是出于自己的手。在蜀国的时候,他还和陆的邻居一起唱歌。

  仪凤三年(678)后调任武功主册和长安主册,由长安主册入朝为侍御史。武则天当政,他多次写讽刺,得罪入狱。作品《在狱咏蝉》来表达悲愤。第二年,赦免被释放。

  调露两年(680),出任临海县城,世称罗临海。《旧唐书》还记载,罗宾王在武则天临朝称制后,以长安主册身份被贬为临海城。弃官游广陵,写诗明志:“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

  讨武失败

  今年9月,徐敬业(即李敬业、李积之孙)在扬州起兵反对。罗宾王为徐府属,被任命为艺术文令,负责文件机构。他起草了《为徐敬业请武赵》。当年11月,徐敬业被杀,罗宾王下落不明。

  主要功绩

  罗宾王和卢照邻都擅长七言行诗,“才华横溢,组织深厚”( 《唐音桂签》胡震亨。

  他的长篇歌行《帝京篇》在当时被称为绝唱,《类昔篇》、《华情代郭氏答卢相邻》、《代女道士王灵妃送道士李荣》也具有时代意义。它往往以钢琴崎骏的气息驱使华丽的文字和抒情叙事,形式非常灵活。


  这种诗体是从六朝的小赋变而来的。它吸收了六朝乐府中滑轮滚动的结构形式,以及正在发展的现代诗歌的对抗和节奏。词汇整齐流畅,音节和谐,情感强烈,感染力强,易于朗诵。

  明代何景明说初唐四子“音节常可歌”( 《明月篇序》),指的就是这样。

  罗宾王后来的刘希夷、张若虚、盛唐的李琦、王维、高适、中唐的元祯、白居易、晚唐的郑谷、韦庄、清代的吴伟业都是沿着这条线索发展起来的。

  罗宾王的五律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比如《在狱咏蝉》,是一部很有感触的著名作品;《送郑少府入辽》表达了立功报国的乐观战斗精神,格高韵美,华朗耀。除了整首曲调不协调,律体形式还不成熟,与杨炯的《从军行》相比、《紫流马》并不逊色。

  绝句诗,如《易水送人》、《在军登城楼》,只有20字,雄心勃勃,激荡着风云之气,颇能看出诗人的个性风格,在初唐绝句中也是罕见的。

  “四杰”同名,原诗词并称。他们的平行作品在才华横溢、词汇支持丰富的情况下,有一种清新优雅的氛围。无论是抒情、推理还是叙事,都可以像舌头一样自由地写作,与六朝后期的花叶相比,盲目追求形式之美的文学风格,有明显的差异。

  罗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赵号》是最能代表这个时代新潮流、广泛传播的名著之一。它以封建时代忠义节为理论依据,号召人们站起来反对正在筹备中的武周王朝,气势磅礴,情感十足。其中,“一堆土不干,六尺之孤何托”这句话可以激发唐朝老臣对老君的怀念。

  据说武后读了这两句话,健然为之感动,问:“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来说:“宰相安得失这个人!”( 《新唐书》本传)显示了他在政治和文学上的才华,连敌对方面目空一世的武则天,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首诗最早是中宗时习云卿编的10卷,现在已经丢失了。

  明清时期流行的有4卷、6卷、10卷,收到的篇目大致相同,都是后人的重编。

  清人陈熙晋《罗临海集注》后出,最完美,有中华书局排印本。

  事迹见新旧唐书。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