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陵建成后需要里边上锁 最后一个工匠是怎么逃脱的

古代皇陵建成后,为了确保陵墓的安全,所有入内的通道和房间都被严密上锁,以防止任何人的闯入。然而,令人惊奇的是,据传说,每座皇陵最后一个工匠总是能够神秘地逃脱锁链的束缚。这一传说引发了人们的好奇,让人们纷纷猜测,这些工匠究竟是如何偷偷离开这些被锁链守卫的陵墓呢?这个谜题一直困扰着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令人着迷的故事也因此流传至今。

  我不明白:古代皇帝宫殿的读者,下面有趣的历史小边会给你带来详细的介绍,然后向下看~古代皇帝埋葬后,宫殿需要关闭,最后一个工匠是如何撤退的?

  事实上,这并不是什么秘密。封闭地宫时,最后一位工匠可以撤退,这都取决于一个叫做“顶门石”的装置。原理很简单,但也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虽然古代皇帝自称万岁,但他们也知道活七八十就好了。许多皇帝可能在二三十岁时英年早逝。

  所以古人更注重背后的事情,更注重厚葬,所以皇帝一登基就开始为自己选择万年吉地,以免死后没有地方埋葬。

  在这里,不要惊讶皇帝是一个国家的主人。墓地自然非常宏大,地上有许多建筑,尤其是明清时期的皇帝墓地。这样建陵墓可能需要很多年。

  比如朱元璋的明孝陵先后调用了10万军工,持续了25年,直到永乐三年才完全建成。

  幸运的是,朱元璋年纪大了。朱元璋死后,只有一些地上建筑没有建成,不影响他的埋葬。一些早逝的皇帝没有修复陵墓是正常的,比如明朝在位一个月的明光宗朱常洛。

  朱常洛登基不到一个月,因为过度放纵,吃“红丸”突然死亡。因为他刚登基,没有时间选择万年吉地,也没有时间建造新的陵墓,所以他使用了景泰皇帝建造的陵墓,属于“鸠占鹊巢”。

  因此,为了防止皇帝死后没有埋葬的地方,许多皇帝在登基后就开始建造自己的陵墓,即使皇帝很年轻,也不例外。

  皇帝的陵墓,地宫是一个大项目,需要深入挖掘。明清时期的陵墓是宝城宝顶的形式,唐代的陵墓以山为陵墓,更难清空山体,但防盗等级相对较高,如乾陵,屹立了几千年。

  陵墓建成后,等待皇帝死后,埋葬在地宫,皇帝埋葬,当然,也要关闭地宫,锁上地宫门。

  地宫反锁,自然需要里面有东西锁地宫,因为如果锁在外面,盗墓贼不容易打开墓门吗?

  既然锁在里面,真的需要人锁在里面,然后埋葬皇帝吗?如果是这样,那就太残忍了。

  先秦时期确实有陪葬制度,陪葬的人有皇帝的妃嫔和建墓的工匠,据说秦始皇陵有很多工匠被迫埋葬。

  然而,汉朝以后,葬礼制度基本上消失了。明朝朱元璋重新开启了历史倒车和葬礼制度。据估计,一些工匠可能会为朱元璋而死。明英宗朱祁镇废除了葬礼制度。可以看出,后面建陵墓的工匠可以生存。

  既然能活下来,这里有人不禁要问,地宫反锁,那么最后一个工匠是怎么出来的呢?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郭沫若等人成立后发起了明朝定陵的考古挖掘,地宫反锁的秘密才被打开。原来的秘密是一种叫做“顶门石”的装置。

  古代工匠的智慧——顶门石

  “顶门石”实际上是一块长方形的石板,又称“自来石”,是地宫反锁的主要装置,在定陵挖掘时就发现了这种装置。

  1955年,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与当时的历史学家郭沫若、沈雁冰、范文澜icon合作、邓拓等文化界著名人物提交报告,请示发掘长陵。

  考虑到当时考古挖掘的利大于弊,周总理同意了他们的要求,因为它对研究明史有很大的帮助。

  长陵是朱迪的陵墓,里面可能有永乐仪式,考古价值很高。然而,在挖掘长陵的工作开始后,考古学家们开始后悔。因为他们以前没有挖掘皇帝陵墓的经验,他们挖掘了一年多,没有找到地下宫殿的入口。

  郭沫若等人看到挖掘长陵太难了,所以他们选择了陵墓相对较小的定陵。定陵是万历皇帝的陵墓。考古学家认为,先用定陵练手还不算晚。

  1956年,定陵挖掘开始。起初,挖掘工作相对顺利。地宫的金刚墙很快就被发现了。金刚墙上的砖不是很结实。考古学家打开了几块砖,里面冒出一阵黑烟,夹杂着令人窒息的坏木头味。

  因为据说皇帝陵墓里可能有机关和毒气,考古学家不敢进去。他们只能买一只大公鸡,七天后仍然可以鸣叫,所以考古学家进入了金刚墙。

  但此时还没有进入地宫,后面还有几扇石门,但就在考古学家想推门的时候,发现白玉石门怎么也推不开。

  石门外面没有锁和螺栓。显然,它是从里面关闭的。有一段时间,考古学家想知道是否有人锁在里面,但里面的人是怎么出来的?

  考古学家查阅了明清时期的历史资料,发现了许多地下宫殿再次被打开的记录。例如,明朝朱由校的皇后张燕在清朝入关后死亡。清朝把张燕埋在朱由校的德陵里。崇祯皇帝死后,没有陵墓,也有埋葬在田贵妃墓中的记载。

  这些说法可以证明,明朝的陵墓确实可以打开。考古学家再次仔细研究,用手电筒发现了这个秘密。原来两扇石门中间有两厘米的缝隙。沿着缝隙检查,石门上有一根石柱。

  考古学家准备移开石柱,推开石门,但怎样才能不让挡门的石柱不被破坏,还能移开呢?

  考古学家们花了很多时间。他们终于用铅丝套和木板顶移开石条,打开石门,这样他们就不会破坏石柱。我们现在也可以在定陵看到这块顶门石。当然,它还有一个名字叫“自来石”。

  为什么叫“自来石”?原来它有自动功能。

  具体操作是在雕刻石门时,在两扇石门之间的合适部分雕刻一个表面突出的凹槽。然后在离门中轴线不远的石铺地面上凿一个前浅后深的凹槽。

  关闭石门前,先将石柱放入槽中,慢慢向前倾斜,使其与石门接触。内部人员从门缝中出来后,外部人员慢慢关闭石门。在自身倾斜压力的帮助下,石条直到其顶部落在肩部石门的凸槽中,使石门完全锁定。外面的人有几千磅的力量,不能推开石门。

  现在我们来看,自来石的原理很简单,但是当时工匠门可以想出这个办法,挺厉害的。这确实可以保证墓门是封闭的,不用留下来埋葬皇帝。

  当然,如果皇帝要求工匠陪葬,你肯定跑不掉,因为一般的葬礼都是在被杀后陪葬的。然而,从定陵挖掘的角度来看,既没有人被埋葬,也没有政府陷阱,这与我们想象的不同。

  打开自来石的利器-拐子钥匙

  孙殿英盗墓时,其实也遇到了这个问题,石门打不开,孙殿英直接用火药炸开了一个缺口,然后士兵们进去,把石柱移开。

  在了解了自来石的原理后,士兵们制作了一种拐子形钥匙,所以慈禧墓后门的自来石没有损坏。似乎石柱也应该用拐子形钥匙从门缝中移开。

  拐角钥匙的制作也很简单,就是用粗铁丝把头握成U型,慢慢把铁丝从门缝伸进去,横过来盖住石柱,用力往后推,这样石门就能顺利打开。

  孙殿英偷乾隆皇帝的陵墓时,也用了这种方法。前几扇门可以打开,最后一扇门不能再打开。愤怒的孙殿英再次使用炸药。

  据说当时因为乾隆皇帝陵墓进水,一个棺材漂了过来,正好抵住了石门,打不开。但是不管门有多难打开,只要用炸药就可以轻松进入。

  后来,第二起盗墓案发生在清东陵。这一次,一个叫王绍义的土匪发起了。他原本是一个弹棉花的人。因为他精通盗墓,他改变了职业,成为了一名盗墓贼。

  第二次,东陵被盗损失更大。因为王绍义了解自来石的原理,他也知道如何打开墓门。盗墓事件比孙殿英更严重。除了顺治皇帝的坟墓,清东陵几乎没有人幸免。

  事实上,古代的陵墓基本上很难逃脱被盗的命运,最好的方法是薄埋葬,所以最不容易被盗,这可以参考元代的陵墓,现在找不到地方,怎么能被盗呢?

  还有前面提到的顺治皇帝。他的坟墓是清东陵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原因是顺治皇帝信仰佛教,所以他火化了葬礼。此外,清朝祖先明确表示,他们不应该埋葬厚厚的坟墓,所以盗墓贼对顺治皇帝的坟墓一点也不感兴趣。

  摘要:古代皇帝下葬后,如果皇帝在临终前没有明确表示要求工匠下葬,工匠基本上可以生存。至于封闭的宫殿,当然,依靠“自来石”的原则,成功地锁上了墓门,但也可以撤退。我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真的太神奇了!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