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正史分析来看,真正想杀关羽之人为何是孙权?

  三国(220-280年)是中国历史上汉朝以后晋朝以前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曹魏、蜀汉、东吴三大政权相继出现。那么下面有趣的历史编辑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孙权为什么反复强调不能杀关羽,吕蒙要杀。我们来看看!

  关于“孙权一再强调不能杀关羽,吕蒙要杀”的说法,其实不是正史记载,也不是三国演义的原始记载。这完全是《新三国》的脑洞。不得不说,编剧还是懂历史的,只是把注意力放错了!

  按照编剧的想法,孙权不想杀关羽。他担心一旦关羽被杀,刘备的复仇愤怒就会燃烧到吴栋,因为刘备和关羽的关系太好了。从这个角度来看,编剧还是用了一点心思。他知道刘备和关羽关系很好,会为关羽不惜一切代价。他也知道孙权不傻。根据孙权统治东吴这么多年的记录,孙权玩权谋的能力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客观来说,不杀关羽真的能给东吴带来很多好处。

  孙权不想杀关羽,所以他派鲁迅去吕蒙,坚决不杀关羽。结果吕蒙贪功,直接杀了关羽,犯了一个大错误。于是“孙权一再强调不能杀关羽,吕蒙要杀”的说法就出来了。

  事实上,根据我们的上述分析,新三国的编剧们仍然感动了他们的思想。考虑到孙权的能力,他们认为孙权不会做这么愚蠢的事情,这是编剧的优秀。然而,编剧的想象力太大了。事实上,他修改的情节根本不符合三国正史的记载,甚至不符合《三国演义》的说法!

  在《三国演义》小说中,关羽被吕蒙偷袭后退守麦城。他认为刘备派援兵帮忙。他还想重新夺回荆州。不幸的是,上庸的刘峰拒绝派兵帮忙,益州的援军也消失了。因此,关羽受不了了。他不得不抛弃麦城,准备先突破成都。但此时,他最好的突破机会已经失去,最终被潘章俘虏。

  俘虏关羽后,孙权一开始并不想杀死关羽,但关羽拒绝投降,孙权劝阻关羽投降曹操,证明关羽不能真正投降,所以孙权最终下令杀死关羽!

  原文:孙权沉思了很久,说:“斯言是也。”随后推出。于是关公的父子都被杀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根据《三国演义》的说法,吕蒙并没有表明他想杀关羽。孙权正在杀关羽。可以看出,真正想杀关羽的人是孙权!《三国演义》和《新三国》对关羽的死有不同的看法。那么,在正史上,谁想杀关羽呢?吕蒙还是孙权?

  根据正史分析,本文认为真正想杀关羽的人是孙权!为什么这么说?让我们好好分析一下!

  从我们后人的角度来看,孙权偷袭荆州其实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决定。孙权太愚蠢了!可以说,在现代社会,孙权基本上没有太多的赞扬。每个人都认为他臭了一步,导致蜀汉的衰落,东吴失去了统一世界的机会。然而,这实际上是从上帝的角度来评价的。我们知道历史的发展趋势,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孙权做错了什么。他当年不应该这样做,但从孙权当年的角度来看,他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甚至孙权和当时的苏州人也认为他们做了一件非常有利于苏州的事情!

  事实上,当年东吴唯一有战略眼光的人,或者说开了上帝视角的人,就是鲁肃!只有他知道东吴想要生存,想要扩大,统一世界,必须联合蜀汉,所以当刘备拒绝返回荆州,鲁肃可以克制,没有肆意动员刘备,因为他知道,一旦与蜀汉分手,吴的力量,不足以与曹魏竞争,最终将死于曹魏。不得不说,鲁肃的战略眼光真的非常独特和准确,他基本上可以看到三国的历史趋势!在他的影响下,孙权一直坚持走联盟刘备的路线,这条路越来越顺畅。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孙权和刘备联盟以来,两家公司的发展势头都很好。相反,曹操原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力量,发展越来越不舒服。曹魏内部不稳定,汉献帝时不时做一些小动作,让曹操伤脑筋。曹操自己治理国家的能力不好,导致内部叛乱。此外,刘备还在汉中殴打曹操,使曹操晚年厌倦了应对。此后,关羽甚至在襄樊战役中直接俘虏了曹魏3万名精锐士兵,曹操无法获得更多的精锐士兵。许多补充徐黄的士兵都是新兵。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曹魏的实力已经衰弱到低点,不再是不可战胜的。只要曹操这个掌大局的人死了,刘备和孙权就会一起攻击,曹魏内部的那些人就会闹事,曹魏很可能会崩溃。刘备和孙权进入中原并非不可能!可以说,只要鲁肃一直与刘备保持联盟关系,世界形势就会发生很大变化!不幸的是,在这次重大变化到来之前,鲁肃死了,鲁肃死后,东吴新上任的都督吕蒙纯粹是一名武术家。虽然他的军事能力很好,但他的战斗力和视野太差了!正是他改变了孙权的战略思想!

  鲁肃认为,曹操位于北方,实力雄厚,对东吴构成巨大威胁。仅仅依靠东吴一家就不足以打败曹操。因此,孙权应该与刘备联盟,与曹操作战。但吕蒙认为曹操军队擅长陆战,不擅长水战,东吴可以凭借长江自然屏障抵抗曹操。东吴只需出兵占领襄阳,控制长江上游,然后调动军队巡游长江,就可以放心了,既不怕刘备也不怕曹操!

  《三国志》:起初,鲁肃等人认为曹公还活着,祸难开始,应该互相补充,与之同仇,不可失也,蒙乃密陈计策说:让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顺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那么,何愁操,何靠羽?

  不得不说,吕蒙的策略在战术上是可行的。曹操和刘备的进攻确实可以在短时间内阻止。但他的计划也有一个很大的缺陷,那就是这个计划要能够实施,必须保证曹操永远不会训练出水军,但这是现实吗?从长远来看,曹操要想赢得东吴,就必须大规模训练水手。只有这样,他才能打败长江。因此,从长远来看,东吴是不可阻挡的。这就是吕蒙短视的地方!说好听点,吕蒙这是短视,说不好听,吕蒙这完全是“只要生前享乐,哪管死后洪水滔天”的做法!

  鲁肃活着的时候,吕蒙被压制了,孙权还是同意鲁肃的观点。然而,鲁肃去世后,吕蒙开始上位,孙权的观点也发生了变化。

  《三国志》:权深纳其策,谈及徐州的意思,蒙对道:“今操远在河北,新破诸元,抚集幽河冀,未暇东顾。徐土守兵闻不足言,自可克。然而,地势陆通,骑行,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必争。虽然七八万人守之,但他们还是很担心的。最好取羽,这取决于长江,情况有益。”权利尤其认为这是合理的。

  看这份记录,鲁肃死后,孙权还是想进攻徐州,以配合刘备集团在另一边作战。然而,吕蒙直接说,即使徐州被击败,它仍然无法保持。最好去荆州,这样你就可以完成长江的目的,不用害怕刘备和曹操。由此可见,吕蒙从头到尾都想着长江,想着自保,他从来没有想过如何统一世界!这就是他不如鲁肃的地方。正是因为他的影响,孙权改变了鲁肃时期积极进取的战略,开始转向保守。也许这不是保守的,但很明显,孙权走错了路!

  孙权利用关羽发动襄樊战争,偷袭荆州,取得荆州后,孙权没有停下来,而是派人继续前进,进入四川!如果说孙权偷袭荆州是受吕蒙影响的,想根据长江保护自己,那么下一步就是杀入川中。这是孙权的另一个策略,那就是占领益州,把益州、荆州、扬州连成一片,与曹操平分天下!事实上,周瑜当年就提出了这一战略,并准备实施。结果,随着周瑜的去世,这一计划搁浅了。

  现在孙权重拾这个计划,说明从他偷袭荆州的那一刻起,他想的不是保护自己,而是改变进攻方式。他仍然有争夺世界的野心。然而,东吴军队的陆战能力确实太弱,无法进入益州和永安城。直到蜀汉灭亡,他们才能进入。既然孙权打算与世界竞争,坚持要与刘备决裂,攻占益州,他就不会再对关羽留情了。毕竟,关羽的军事能力相当强。与其留给刘备,不如用刀杀了他!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