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南族的传统节日,毛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毛南族是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当中人数较少的一个民族,他们的民族语言为毛南语,主要居住在广西和贵州这两个省份当中,毛南族的称呼来自于地名,最早见于南宋淳熙年间由周去非所著的《岭外代答》之中,当时的毛南人居住于“三南”地区,而“三南”地区又被称作“茅滩”,自此居住于“茅滩”的人便被成为茅滩人。经过时代的变迁,茅滩人也就被音译成了毛南人。毛南人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他们是由百越部族中的一些支系发展而来的,秦汉时期又被称为“骆越人”。那么有着如此悠久历史的毛南人,又存在哪些传统节日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毛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的详细解答。

毛南族简介:毛南族总人口数为101192人(2010年人口普查),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山地民族之一。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广西环江县的上南、中南、下南山区,贵州平塘县、独山县交界的卡蒲河、六硐河河谷地带等地,其余散居在环江县内的水源、木论、川山、洛阳、思恩等乡镇,以及周围的河池、南丹、宜山、都安和贵州的惠水等县(市)。

毛南族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通用汉文。广西毛南族自称“阿难”或“哀南”(单称)、“窘南”(众称),意思是“这个地方的人”,译成汉语即是“毛南人”的意思。

节日篇

“分龙节”是毛南族祈神保佑丰收的传统节日,是毛南族最古老、最盛大、最重要的节日。于农历夏至后的第一个辰日(龙日)前后举行,一般活动有两三天。20世纪初叶之前,每年过节都先聚众于庙堂内外活动,故又称为“庙节”或“五月庙节”。 祭祀神灵与祖先都在三界公庙举行,全村男女以及外嫁的女子和远道的亲友都赶来参加,隆重而热烈。有时候还跳毛南傩舞,傩舞融歌、舞、戏、面具为一体,人们头戴木面,在打击乐伴奏下翩翩起舞。现在还进行一系列的民间文体活动,如对歌、踢踺子、爬杆、同顶、同拚等。

雕刻篇

毛南族的雕刻很有名。在异彩纷呈的石雕艺术中,石墓的雕饰最有特色。如今存留在下南乡堂八村东南凤腾山上的古墓群就是毛南石雕的典型代表。这里是毛南族祖先的“陵园”,有大小古墓700多座,毛南族的始祖谭三孝就葬在这里。作为毛南族发展的历史见证,毛南族古墓群已经被批准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服饰篇

毛南族男女都喜欢穿着蓝色和青色的大襟和对襟衫,忌穿白色衣服。男装称为五扣衣,不镶花边。它的特点是有五颗晶亮的铜扣,所以毛南语称“骨娥妮”,意即五颗扣的衣服。毛南族妇女多穿青色或蓝色右襟上衣,女装最大的特点是镶有三道黑色花边的左开襟上衣和裤子。

建筑篇

毛南族人的居室为干栏式样。干栏内外山墙全是以木、石为构架,面阔三开间,中间是厅房,两边是厢房。毛南族居住大石山区,到处有石头,因此房基或山墙多用精制的料石砌成,用长条石制成登门的石阶,毛南话叫“突结”(意即石梯)。

舞蹈篇

“毛南戏”源于民间,形成于道教跳神节目,多是一些反映古代劳动人民的斗争生活和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以及民间传说等传统剧目。毛南戏集歌舞、话剧、民歌、民谣及“师公”的舞姿于一身。表演时,对白和歌舞并用,有二胡、笛子、唢呐、铜鼓等伴奏。贵州毛南族舞蹈更是形式多样,猴鼓舞、火把舞、拦门舞等种类繁多。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