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德里亚堡之战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军事改革吗

  改革一直是帝国遭遇重大危机后的生存方式。它比罗马帝国更强大,也不例外。然而,改革本身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甚至会导致更大的崩溃。公元3-4世纪的罗马军事改革无疑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在著名的阿德里安堡战役中,改革的成果被暴露出来。

  自公元3世纪以来,频繁的内战和令人沮丧的外战交织在一起,影响了罗马帝国的国家运动。大规模的内战消耗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国家力量,诱使野蛮人入侵并击败了日益疲软的罗马军队。

  另一方面,外敌的入侵破坏了作为兵源的边境省份,进一步破坏了帝国中央的权威和军事实力。地方经济的破坏使军事领导人比过去更有动力篡夺王位,从而导致频繁而剧烈的恶性循环。帝国的几位皇帝只能在不同的边境上与对手打交道,疲惫不堪。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戴克里先皇帝对军队进行了大规模的重组。他认为,内乱的根源是边境将军有很大的权力,而外国战争的失败是由于部署在边境的军队动员非常不方便。因此,将军分为边防军和野战军,前者由省指挥官指挥,安排在边境省。后者安排在后面,由皇帝控制。

  到公元324年,篡夺王位的君士坦丁皇帝将进一步加强这一制度。他派出大量边防军到中央野战军服役,由皇帝直接指挥。剩下的省级野战军也分散在城镇,以避免将军控制太多的军队,对自己构成威胁。

  这样,新体制下的罗马军队与过去善战的前辈大不相同。改革后的新军往往不再驻扎在野外的大军营里,失去了充分享受训练的条件。层次较低的边防军被派往各个小堡垒蹲守,成为可以牺牲的炮灰。但是,省级野战军可以在城市里享受优越的生活,消磨原有的战斗力。只有更好的精锐中央军仍然保持着相当于过去军团的战斗力。但这支部队经常在遥远的地方等待,只有皇帝的命令才能调动。

  不幸的是,新制度没有解决任何实际问题。麻烦不断的帝国,很快就会迎来自己的巨大灾难。

  公元376年,由于匈牙利人在乌克兰大平原的征服行动,大量不愿屈服的哥特人来到多瑙河避难。他们不是入侵的军队,而是带着家庭的难民。为了获得新的栖息地,哥特人中的特温基部派使者参观远离叙利亚首都安条克的东方皇帝瓦伦斯。他们提议提供军事资源,最终获得皇帝的入境许可证。

  这一决定给罗马的东部边境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在等待皇帝答复的日子里,哥特人已经消耗掉了他们所带来的食物,只能靠罗马人的救济生存。但是迁入安置也需要很多时间,为了监视他们,他们必须动员军队。可想而知,一个事件造成的巨大后勤压力。东帝国官员只准备了几个月,但腐败低效的大政府进一步加剧了恶劣局面。最终,供应跟不上需求。

  因此,哥特人不得不卖掉他们的孩子,甚至把他们的自由作为抵押品,以换取生活食物。罗马官员还利用这个机会敲诈勒索,引起了哥特人的普遍仇恨。国内的哥特人遭受了痛苦,而国外的其他哥特人则被拒绝进入。但是,边防军被大量的哥特人转移到监视入境,使他们能够顺利地偷渡到多瑙河。未经罗马当局许可,成批涌入罗马。

  这种情况对罗马来说非常危急。色雷斯野战军指挥官卢皮西乌斯出于缓和局势的需要,邀请哥特领袖参加宴会。这是一种具有统战性质的示好行为,却被哥特人和罗马人的矛盾打断了。在城外的营地里,哥特人试图进入城市市场,而罗马人则阻止了它,双方的争吵迅速升级为武装冲突。卢皮西乌斯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战斗非常不满,他下令逮捕所有首领,屠杀他们的卫队。

  哥特阿拉伯首领菲利迪根得知这件事很糟糕,谎称他可以去智平暴乱,让卢皮西乌斯释放他。菲利迪在逃跑后没有履行他的承诺。卢皮西乌斯发现自己回到了山上,他动员了所有的军事力量来攻击对方的营地,但他被愤怒的哥特人击退了。卢皮西乌斯本人在战斗不利时率先逃离了战场。

  更致命的事情很快就发生在附近。当战争爆发的消息传遍色雷斯时,一支驻扎在阿德里安堡附近的哥特裔罗马军队因公民骚扰而发生冲突。这座城市的最高指挥官武装了国家兵工厂的工人来抵抗他们的进攻,结果也惨遭失败。在进一步权衡利弊后,缴获大量武器装备的哥特雇佣军选择前往菲列迪根。双方共同攻打阿德里安堡。但由于缺乏攻城武器,不善攻城的蛮族并没有控制城市。哥特人看到军队的粮草耗尽,分别掠夺了各地的村庄,获得了供应。

  由于卢皮西乌斯的失败,当地罗马野战军遭受了重大损失,无法进行主动进攻。现在,控制局势的负担落在了边防部队的头上。但他们分散在小堡垒里,无法攻击哥特人。最多只能在退缩中抵抗。幸运的是,哥特人也缺乏关键能力,这并没有完全崩溃。

  当边防军试图遏制哥特人入侵时,西部帝国的援军赶到,罗马军队的反击在与东部同胞汇合后拉开帷幕。公元377年,东西罗马联军以分队骚扰的方式袭击哥特人劫掠队。这种战术取得了几次小规模胜利,使得罗马人打算利用胜利组织更大的进攻行动。他们开始聚集在阿德塞里斯城外,准备攻击驻扎在这里的蛮族主力。

  由于蛮族被携带行李的大车包围,进攻者没有轻举妄动,准备更多的增援到达作战。这给了哥特人同样的准备时间,酋长们借此机会召集来自世界各地的分队集合掠夺粮草。若过去处于巅峰时期的军团,可调动大量弩炮等武器,远距离攻击蛮族人的车营。然而,军制改革后,这些工兵团已经从罗马的地方军队中消失。因此,军团只能采取强攻手段对付车营。

  双方聚集后,战斗立即爆发。然而,战斗力较弱的罗马左翼很快被击败,只能靠后备军勉强维持。虽然哥特人伤亡惨重,但他们牢牢地控制着自己手中的营地。经过几天的激战,双方都失败了。罗马人因后勤问题先撤退,再次采取骚扰战术。

  叙利亚东部皇帝瓦伦斯很快得知了色雷斯地区发生了什么。他焦急地发现自己在与波斯人的战争中。由于无法维持两条战线,他不得不妥协地停止与波斯人的战争,并派遣亚美尼亚和其他地方的军队前往色雷斯。

  与此同时,他还邀请了他的侄子格拉提安,西方皇帝,派援军一起战斗。格拉提安也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他叔叔的要求。但他的计划被日耳曼警卫泄露了,莱茵河对岸的阿勒曼尼人趁机入侵。紧急情况迫使皇帝带着大部分援军回到高卢,并在击退入侵者后重新开始。但宝贵的时间被推迟了。

  等了很久的瓦伦斯没有等待预期的援军,而是浪费了大部分适合作战的夏天。哥特人很快就采取了行动,他们移动到阿德里安堡与瓦伦斯的3万军队对抗。

  面对突如其来的敌情,自持武力占有的瓦伦斯并不害怕,反而觉得有机会一举获胜。排斥带来情报显示,哥特人中只有1万名士兵。瓦伦斯的部将塞巴斯蒂安也在一次突袭中夺回了许多战利品。就在这时,哥特领袖菲列迪恩派了一位基督教牧师来寻求和平。这些因素混合在一起,让瓦伦斯的虚荣心开始起作用。因此,他不顾西方皇帝格拉提安和工作人员的劝阻,坚持立即开战,试图独占胜利的荣耀。

  8月9日,瓦伦斯将军队带出营地,前往8英里外的哥特车营。直到下午才到达目的地,罗马人在烈日下行军,几乎没有休息。不耐烦的瓦伦斯命令他们按照作战队形展开。但由于长期分散驻扎,各军事单位之间缺乏协同作战的必要训练。这使得罗马人在混乱中浪费了很多时间,直到开始前夕才安排好战斗队形。

  就在罗马人排兵布阵的时候,哥特人的骑兵大多还在远离营地的地方收集粮草。哥特人兵力不足,只能用和谈争取时间。瓦伦斯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安排部队。于是双方来来去去的“和谈”了几个小时。在烈日下几个小时的对抗和谈话并没有消磨罗马士兵的耐心和体力。早已忘记纪律为何的军团开始骚动,位于右翼的骑兵首先无法忍受,率先发动攻击。突如其来的袭击也迫使一些哥特人迅速撤退,退入车营去抵抗。

  右翼的短暂胜利也拉开了罗马一边的全线进攻。但一个接一个的进攻并没有让胜利的女神立刻青睐罗马人。到目前为止,罗马人的左翼还没有完全完成,仓促的战斗让他们更加混乱。完成布局的中路和右翼都不好。由于缺乏重型攻城机械撕裂,他们只能高举盾牌来掩护自己,希望利用人海冲进车营。由于缺乏必要的体能训练和高强度作战训练,这些军团在战斗中表现不佳。哥特人人数较少,背靠行李车掩护,一次次挫败罗马人的企图。

  瓦伦斯目睹了这种情况,不得不派预备队加强一线战斗。但在有限的空间内,过多的军队拥挤造成了更广泛的混乱。这使得双方在营地附近的战斗完全失控。

  就在战争形势被粘住的时候,在外面收集粮草的哥特骑兵正好赶了回来。他们刚到达战场,就出现在罗马人的左翼。看到罗马人拥挤在一起,他们迅速发起冲锋。突如其来的攻击使未安排的罗马左翼骑兵立即崩溃,甚至步兵也没有时间做出任何反应。哥特人也冲进了混乱的步兵,用瓦伦斯不敢相信的轻松击败了罗马的左翼。

  原本作为预备队的二线部队,已被拖入车营附近的战斗,无法阻止左翼整体崩溃。于是哥特骑兵席卷了罗马无暇顾及的中军,并杀死了对手的右翼。战线上的罗马人被骑兵包围,开始被车营里反击的哥特步兵攻击。再加上身边同伴的挤压,很多人都很难抽出胳膊挥剑。踩踏造成的大面积伤亡随之而来。

  瓦伦斯知道总体趋势已经消失,不得不匆忙逃跑。但在哥特人的追求下,他发现自己很难逃跑。在恐慌中,他选择躲在附近的一个农舍里。随后的哥特人,也没有说话,直接纵火焚烧了农舍。东帝国的瓦伦斯皇帝在熊熊的火焰中结束了他悲伤的生活。

  在混乱的阿德里安堡之战中,瓦伦斯皇帝犯了很多错误,但失败并不完全归咎于他。新罗马军队的弊端可谓始作俑者。几位雄才大略之主,都把他们设计成适合小规模战斗的治安部队。也让很多晚期的罗马军团不适应祖先擅长的大规模战斗。迪奥多西,瓦伦斯之后的东方皇帝,也利用一系列小规模骚扰迫使哥特人再次屈服。

  只是小规模骚扰和破战,不可能让所有对手都顺从。哥特人的临时反击只是更大风暴前的预演。混日子的罗马人继续维持他们的大而不恰当的军队,迎接5世纪后的终极悲剧。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