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地马拉为何被称为香蕉共和国,危地马拉被称为香蕉共和国的原因是什么

香蕉共和国,对是一个经济体系属于单一经济、拥有不民主或不稳定的政府,特别是那些拥有广泛贪污和强大外国势力介入之国家的贬称。而危地马拉是中美洲北部的一个小国,虽然有着极为便利的地理位置,但因为紧邻美国,因此其国家内政被美国渗透的非常彻底,以至于它成了美国的手下的一个傀儡,被美国一味利用,一步步被美国改造为香蕉共和国,而这也是危地马拉为何被称为香蕉共和国的主要原因。

危地马拉位于中美洲北部,连接着墨西哥、伯利兹等共四个周边国家,横跨太平洋与大西洋。按照常理来说,如此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应该会极大地刺激危地马拉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国家经济实力也较高。

然而事实却完全相反,危地马拉国家的龙头行业是热带农作物出口,底层一成的人口仅占国家经济比重的不到1%,是一个名副其实被美国改造成香蕉共和国的国家。那么,危地马拉是如何一步步沦为现在这般地步的。

美国为何要对危地马拉进行控制

“香蕉共和国”作为一个政治专有的名词,来源于二战后期美国垄断资本制对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等中美洲国家和加勒比海的小国家的渗入。

在美国政府通过对这这些国家经济命脉的控制下,逐步插手当地政治、文化,甚至总统人选,最终使当地沦为一个政府不民主、不稳定,民族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的国家。

在危地马拉,其受控制最严重的时候,甚至出现了全国九成以上的铁路和七成以上的发电量都掌握在美国公司手中的窘境,国家产业结构也被局限在了依靠单一农业出口的路径上。而这一切,还要从危地马拉独立后开始说起。

危地马拉先天有着极好的自然资源条件,一方面,危地马拉虽然国家的国土面积仅有不足十一万平方公里,但是这里西部与墨西哥、东北与伯利兹、东南与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接壤,横跨太平洋与大西洋。

而另一方面,其国家不仅全境超三分之二的土地是由山地和高原组成的先天条件,为当地耕种土地赋予了火山灰堆积后的充足养分。而且北部及东部沿海平原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南部的山地属于亚热带气候。

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危地马拉温度和降水量有一定差别,可以为全年的作物生产提供先决条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潜力股”。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样的自然条件最终还是成为了美国人的眼中钉,开始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制约危地马拉的发展。

危地马拉对美国的威胁真的有这么大吗?答案是肯定的。在欧洲的版图上,就有着这样一个名叫克里米亚的土地,其就作为美国努力控制地从黑海向内陆侵蚀对俄罗斯的威胁,制约着俄罗斯对欧洲市场的海路运输,所以他自然会忌惮于危地马拉的发展。

但是,相比于俄罗斯采取了通过收回克里米亚这边土地并发展当地经济的做法来说,美国采取的却是将危地马拉这片的经济动向完全控制在自己的麾下,通过制约的方式,让这边土地只有依靠美才能发展。

最终,在美国的有意操控之下,危地马拉这片资源条件独好的土地发展成为只能依靠种植香蕉和咖啡,勉强苟活的“香蕉共和国”。

对危地马拉的经济控制

19世纪初期,危地马拉人民终于从西班牙人手中的坚船利炮下逃出。但是,由于长期的控制,危地马拉的人民很难迅速摆脱蔗糖、棉花、烟草、咖啡等基础种植工作模式,经济水平落后。

而这一痛点恰好被美国政府看到。在美国对于这个发展中国家威胁的紧张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便瞄准实际,开始大张旗鼓的利用拉丁美洲和欧洲市场隔绝的空档期,展开对危地马拉外贸的控制。

表面上,美国鼓吹自己作为资本主义国家优先发展起来的国家必须发挥对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帮助作用,实际上,不仅通过经济危机一味鼓励危地马拉发展农产品对外贸易,将当地的产业结构控制在只能依靠自己才能发展的压力之下。

而且还攫取了危地马拉海军和空军基地,从软经济和硬实力完完全全控制住了危地马拉的发展,使当地经济输出总额92.3%攥在自己手中。而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美国对联合果品公司的鼓励。

在美国的“纵容”下,危地马拉被迫接受了美以修筑铁路沿线的土地赠予为条件,让带着地铁路运输的技术和金钱的美国资本家基思完成了当地的铁路修筑。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联合果品公司不但直接影响着当地政府的发展方向,更直接控制了危地马拉的铁路、通讯、媒体、运输等多个行业,成为国家发展暗地里的舵手。

直到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自然环境黄叶病和飓风的影响,联合果品公司无奈宣告破产,这个操控了危地马拉一个世纪的毒瘤才被清除。

而一个水果公司与美国政府又有什么关系呢?1950年,危地马拉的时任总统哈科沃·阿本斯·古斯曼上台,并开始推动土地改革。而他土地改革的核心便是征收个人或组织的较多土地,联合果品公司也在劫难逃。

于是1954年,受到威胁的美国政府开始以危地马拉向苏联阵营靠拢和学习为由,将古斯曼扣上社会主义的帽子,被迫使危地马拉时任领导人下台。

从这件事就不难看出美国对危地马拉的控制,不仅通过垄断资本渗入控制其整个国家的产业结构,而且他国领导人倘若对美国不利,都有可能随时下台,这也是美国将危地马拉转为“香蕉共和国”的第一步——经济控制。

对危地马拉的政治、思想控制

除了经济上的控制,美国还对危地马拉进行了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双重封锁。

我们知道,不管是苏联的十月革命,还是我国的民族斗争都是在以人民为出发点的角度上开启的。然而,南美各国的独立战争中,领导者却大多都是大地主阶级。

这就造成了,对于无产阶级革命者来说,他们追求的或许是独立自由和平等,而对于资产阶级来说,他们追求的便是将现有的统治者赶走,继续依靠剥削和压迫人民为自己谋求利益。

在美国的“帮助”之下,危地马拉抛弃了本国人口占比更多的无产阶级民众,被迫走上一条不切合本国实际的资本主义道路。

所以,当危地马拉在独立之后,虽然走的是民主的道路,但是人民非但没有实现当家做主,反而大地主阶级在美国政府的鼓励下,开始和具有强硬军事实力的中央军阀,以及控制软文化的天主教形成了铁三角结构,控制着人们的思想。

而在政治上,由于危地马拉特殊的性质,无产阶级政党无法代表拥有国家绝大多数资产的全体地主和资本家,而资产阶级的政党也无法代表占具有国家人口数量更多的工人和农民。

于是,危地马拉顺从美国的要求也采取了民主选举的方式,但是受选举出来的政党一方面并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甚至上台后随时面临着新政党的代替,而另一方面要切合美国政府的要求,于是一种腐败的社会环境随之产生。

而且危地马拉的政党从不关心人民,于是在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之下,人民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被不断激化,社会也只能在动荡的局势下缓慢发展。

但是更可怕的是,资产阶级的本质是逐利性,在资产阶级继续掌权后,由于对于短期利润的追逐,以香蕉、咖啡等为主的农作物出口又一次被推上了历史的舞台。他国的压迫或许是出于无奈,而本国势力的加重则无疑是将国家经济推向了深渊。

如今,主要以美国资本家组成或幕后操作的当地1%的地主阶级,掌握了全国六成以上的可耕种土地。

而且较快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加剧了个体工商户的竞争压力,个人无法通过交易实现超乎周边其他自然条件相似国家的农作物价格优势,而又没有一个可以站出来的英雄,帮助国家综合农业工人,实现国家企业化。

所以,危地马拉只能任凭产业结构单一化的危害继续摧残自己的国家,被美国一味利用。这无疑是在经济发展本就比较落后的危地马拉身上又插上了一把利剑,这也是危地马拉一步步被美国改造为香蕉共和国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去年7月,美国与危地马拉签署“安全第三国”协议。这一协议唯一的作用便是通过危地马拉这个“缓冲”,阻挡拉美国家难民向美国的转移,至于能否执行仍是未知数。

不管是明面的政治控制还是合作形式的“帮助”美国对于其的政治摧残和控制可谓是毫无顾虑,加剧了危地马拉沦为“香蕉共和国”的态势。

冲出限制,做回自我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危地马拉的极好自然资源带给了当地快速发展基础的,同时也带给了当地去大的竞争威胁。要想实现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平衡,危地马拉首先要考虑的便是如何合理对待这份压力。

其实,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不少像危地马拉这样,由于较好的自然环境优势,成为周边国家侵略对象的例子。比如像是没有经受过两次世界大战侵蚀,但是遭到了美国大量资本撤离而被打压的巴西,还有被英国统治者长时间侵略并“洗脑”的印度。

在摆脱了列强的统治之后,这两个国家都通过走一条适合自己国家发展的道路,最终都发展成为世界经济水平前列的国家,甚至有实力提出对于加入联合国常任的理事国的队伍之中的期望。

而危地马拉不仅有着较好的商业贸易能力、较好的交通枢纽条件,甚至还有着具有融合韵味的文化和建筑来发展旅游业。所以,当地的发展前景其实是不亚于巴西和印度的。

故危地马拉要想扭转国家如今的较差局势,还要靠当地政府的改革。一方面是要改变当地政党的腐败和不作为的现状,而另一方面,则是要通过整合当地工人和农民,实现国家企业化和政党现代化,根据本国优势,扩展产业发展方向,促进产业结构平衡。

美国对危地马拉已然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控制了其国家发展方向,将其活活制约成为一个“香蕉共和国”,但是想要崛起,还有依靠自己国家内部摆脱束缚的改变。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