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灭燕之战发生在什么历史背景下?

  从公孙度在东汉中平六年(189年)任命董卓为辽东太守开始,期间东伐高句力、西击鸟丸、南越海收青州东莱诸县,东至朝鲜半岛中部,南跨海占领山东半岛东莱诸县,西至滦河流域,北至鲜卑、夫余,在东北建立了强大的地方分离政权。后下传给子公孙康、弟公孙恭、孙公孙渊。公孙氏曾与曹操军作战。虽然他曾经屈服过,但公孙渊上台后在魏和吴之间摇摆不定。公元233年(太和七年),公孙渊试图向吴称臣作出回应。孙权计划将公孙渊封为燕王。东吴自丞相顾勇、辅吴将军张昭等朝代劝诫,认为公孙渊会输。因此,孙权没有采纳反对孙吴对公孙渊的支持。孙权派张弥、许晏等,携金玉珍宝,立公孙渊为燕王。公孙渊没想到孙权会这么看重自己。他认为东吴远离曹魏,害怕曹魏的攻击,垂涎东吴送来的宝藏,于是他诱使吴使,把他的首要任务献给了明帝。于是明帝拜公孙渊为大司马,封乐浪公,还让他继续节任辽东太守,统领诸郡。

  魏明帝派使者傅荣、聂奎封公孙渊乐浪公。在此之前,公孙渊派往洛阳的官员对公孙渊说:“使团里有一个叫左俊伯的人,他力量很大,不是普通人。”公孙渊非常害怕,所以他带领甲士包围了使者居住的学校,然后出来拜访使者,并多次对陪同的国内客人发表恶言。使者回到洛阳后,他向明帝解释了这件事。

  公元237年(景初元年),魏明帝派幽州刺史无丘节等人携带书信印章征召公孙元。听到这个消息,公孙元立即派兵阻止辽隧无丘节俭,并与之展开了激战。无丘节俭看到形势对自己不利,就退役了。

  公孙渊不听将军伦直和贾范的苦劝,自立为燕王,改元绍汉,设立百官,遣使持符节,授予鲜卑单于印章,诱使其入侵北方,减轻自身压力,再次称臣于吴,希望得到外援。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