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时期的屯田制是什么样的?百姓的生活有何影响?

汉末时期的屯田制是一种通过向百姓分配耕地、进行农田开垦的政策。在这个制度下,政府向农民提供土地和农具,鼓励他们种植粮食以保障国家的粮食供应。屯田制的实施对百姓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这一制度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生计来源,减轻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其次,屯田制的推行使得农田得以开垦,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为百姓带来了更多的收入和食物供应。总之,屯田制的实施在汉末时期对百姓的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后勤是现代战争和古代战争中极其重要的战争物质保障。让有趣的历史编辑带你摆脱历史的迷雾,回到剑影的时代。

  一直提到曹操屯田,人们基本上赞不绝口。一方面,屯田帮助曹操“强兵足食”,为四方作战提供了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屯田有助于恢复社会生产,稳定流离失所的人民。然而,曹操屯田制下的人民非常痛苦,基本上和农奴一样。

  赋税太高

  曹魏屯田有两种:民屯和军屯。不用说,我们主要谈民屯。曹魏民屯每50人为1屯,屯置司马,上置典农都尉、典农校尉、典农中郎将,不隶县。收获与国家分享:使用官牛者,官6民4;使用私牛的,官民对分。参加曹操民屯的人需要交156%的收获。简单来说,如果他们收获了1000斤粮食,他们需要交给曹操500或600斤。

  这个剥削量有点高。我们知道西汉时期的税率最早是15税1,后来改为30税1。与屯田的15%和6%相比,1/15和30%的税率一目了然。参加屯田的人负担太重了。参加屯田的人往往拖家带口。家里有妻子和父母需要支持。这么高的租金对参加屯田的人来说太残酷了。

  刑罚苛刻

  起初,曹操主要组织屯田招募流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屯田的规模越来越大,所以后期基本上是强征人民屯田。据《三国志·袁松传》记载,当时人们刚刚招募人民开垦荒地,人民不愿意一个接一个地逃跑(人们不高兴,更多的人逃跑)。袁松对曹操说:“人民满足于当地,不想轻易迁移,应该跟随他们的心,愿意让他们去复垦,不愿去不应该强迫。”曹操采纳了他的意见,人民非常高兴。

  为了防止屯田人民逃跑,曹魏制定了严厉的惩罚:如果被征用参加屯田的人民逃跑,即使他们回来自首,他们也会被杀。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屯田人民在典农中郎将军事控制下的地位。一旦被征用参加屯田的人开始屯田,他们的子孙后代将继续屯田,并将永远被束缚在那片土地上。

  正因为如此,每次曹操准备迁徙人民,等待曹操的就是一场大逃亡。建安18年(公元213年),曹操南征孙权。曹操下令将淮南人民迁往内部,因为他担心江滨县会被孙权偷袭和掠夺。结果江淮十几万人因为害怕逃到东吴,把这些人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后来曹操迁到汉中的人也是基于这个考虑。

  曹操实行的屯田制客观上确实组织了生产,稳定了社会秩序,为曹操提供了坚实的粮草支持。然而,曹魏的租金太高,惩罚太严厉,限制了土地上的人民,相当于一种伪装的“农奴制”。当然,在汉末三国的乱世,诸葛亮和孙权也分别在蜀国和吴国实施了屯田,人民也必须被剥削。

  如果你想叹息,你只能叹息生活是否合适。生活在三国乱世的普通人肯定不会像我们后代那样只关注英雄和各种战争的斗智斗勇。人们想要的是有一顿美餐和一个美好的生活,但三国似乎不是一个理想的时代!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