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为何灭亡?隋朝灭亡的经济原因

  在国家建设的道路上,一直有两条根本不同的道路,一条是富民强国的道路,另一条是牺牲人民利益的富民强兵的道路。自东汉崩溃以来,富国强兵的主张压倒了一切,达到了隋朝的巅峰。结果如何?对这一问题的深入讨论是唐代建立经济发展基本原则的起点。

  1国有土地制度下的重税政策

  曹操是第一个出现在舞台上的强大统治者。面对地方分裂的动荡局面,被称为乱世英雄、统治世界大臣的曹操采取了实施军事管理的方法,这是实用主义政治家最喜欢的手段,确实能立即得到效果。

  曹操在经济上大力推行屯田制度。屯田是军队大规模垦田,耕种粮食,解决军队供养问题。曹操将其推广到民间,在全国各地设立屯田,收成按五五分成,国家和垦主各拿一半。若向政府借耕牛,租税将提高到60%。也就是说,在曹魏政权下,屯田的租税为50%,甚至达到60%。这是一个很重的税率。刘邦建立汉代,规定租税为15税1,具体执行时折半征收,即30税1,税率只有3%以上。当然还有其他税收,但加起来比曹魏低很多。

  曹操重税政策的指导思想和社会现实是什么?

  首先,这一政策表明,富国强兵的思想占上风,认为国家应该优先发展,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第二,“富国强兵”思想的背后是政治动乱和分裂的严酷现实。为了统一国家,我们必须最大限度地集中资源,利用军国制度取得胜利。

  在短时间内,屯田政策将因战争和官僚兼并土地而离开家乡的农民与土地强制结合,迅速恢复社会经济。然而,它的代价是在绝对管理下难以承受的重税和官员腐败。这一制度显然不能长期维持,尤其是在和平时期,更突出的弊端百出,民不堪命。司马懿,西晋王朝的实际创始人,看到了这一点,致力于回归正常体制。他果断废除屯田制,降低租税。

  不幸的是,西晋通过政变夺取了政权,基础很浅,官僚腐败,奢侈,很快就灭亡了。此后,中国陷入了长期的战争和分裂,重税制度得以维持,导致人民贫穷和社会萧条。


  隋朝“国富”之极

  隋朝统一了中国。每个人都期待着一个清平的世界。隋朝的统治者也做了足够的表面文章,大大减轻了法律税收负担。然而,隋朝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有法律或制度,而是一套一套。隋朝杨帝的文集深深打动了唐太宗的阅读,仿佛圣人再生了,但恰恰相反。

  贞观两年后,唐太宗要求有关部门清点隋朝国库留下的物资,报告的数字令人震惊。王贵报道:“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到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五六十年”。隋朝国库的积蓄非常惊人。隋朝统治了38年,国家的日常开支也花了38年。此外,开运河、修长城等建设了许多巨大的国家项目,这些项目非常巨大。这样也能积蓄五六十年的资金,够让人吃惊的吧。算了算这个账,就知道隋朝一年收的税足够三年了。这么重的税,难道普通人还没有在生死线上挣扎吗?

  唐朝的统计数据可以证明。1970年,洛阳博物馆钻探并重点挖掘隋朝的含嘉仓遗址,确认含嘉仓可以储存数百万石粮,出土数十万斤碳化谷物。洛阳附近有七八个这样的大型仓库,可见当年的仓库有多大。

  然而,这只是实物税的一部分。隋朝更重的是劳动力。国家项目由人力物力完成。我曾经粗略计算过,有记录的劳动力已经达到3000多万人次,不是没有记录的部分,也不是地方政府的项目。

  隋朝人口,刚成立时约2000万人,20多年后达到峰值,约5000万人。在人口构成中,男女分别占一半,然后去除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残疾人。隋朝劳动力处于巅峰时期,计划不足2000万人,国家劳动力超过3000万人。几乎所有的劳动力都被征兵建设国家项目和当兵作战。剩下的人要承担上面提到的重税,什么叫水深火热,人不堪命,这次就明白了。

  三、“人头税”和“女人国”

  隋朝是如何获得如此沉重的劳动租税负担的?有几个法宝:大索貌阅、分户、税外收费,直到强征暴敛。

  第一个法宝是“大索貌阅读”。这是什么意思?原来中国古代的税收都是人头税,也就是说是按人头征收的。因为是人头税,古代统治者把编制户籍作为管理社会的重中之重,建立了世界上最严格的户籍制度。当时的户籍登记了每个家庭成员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健康状况和财产。一旦在政府户籍登记,税收就像绳子一样。另一方面,人们逃税最彻底的办法就是逃离官方户籍,这叫“脱籍”、“隐漏”等。脱籍的方法多种多样,任何离谱的事情都可以做出来。比如有一个县,全县户籍没有男丁,是中国历史记载中“真实”的女性国家。在更多的地方,户籍是老弱病残的困难户。农村的大家庭,一户人家成百上千,户籍簿上只记载了几个寡妇,没什么奇怪的。这些都是逃税。

  隋朝建立后,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隋文帝和隋阳帝都是铁腕治国的皇帝,动真核实户口。特别是隋文帝,派大量官员到农村,挨家挨户检查,也发明了“外表阅读”的方法,“外表”是外表,“阅读”是面对面,“外表阅读”是用文字描述外表特征,“大外表阅读”是翻山村,发现人,逐一检查,他们的外表特征记录在户籍上,以后难以逃脱。当时没有摄影技术,“外观阅读”的发明相当于文字摄影。

  隋朝“大索貌阅读”雷厉风行,户籍编制成效显著。隋朝刚成立时,全国人口约400万,2000多万。开皇三年(583年),即建国第三年清查户口,立即上升到近700万户,4000多万人。20年后,进一步增长到900万户,5000多万人。总的来说,隋朝在30年左右的时间里,人口翻了一番以上。如此快速的人口增长不是通过人口繁殖来实现的,而是全国户籍调查的结果。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支持了朝廷税收的爆炸性增长,我们前面介绍的官仓粮食堆积如山。

  第二个法宝是分析家庭。要知道人头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按每个人头计算,另一部分按户计算。为了增加税收,除了增加人口,户数也要增加。隋朝规定,不允许大家庭生活在一起,必须分开住房,分开住房。这项措施使住房数量迅速增加,政府的税收也随之上涨。

  通过这些措施,政府的税收增长迅速,远远超过经济发展,富裕的唐朝感叹遥不可及。魏征在唐太宗的上表中说:“隋朝的政府就像今天的资本储备一样,隋朝的军队就像今天的士兵马,隋朝的户籍学校就像今天的人一样。”

  显然,正是杨迪皇帝忽视了人民,造反了全国。如果钱多招贼,那就是先有心贼,再有外敌。结果是内外攻击,财尽国亡。隋朝真的是一个有生有财却没有花钱的笑柄。

  总结隋朝的教训,是为了唐朝不重蹈覆辙。唐太宗深刻指出,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须懂得把财富藏在人民身上,而不是把财富积累在国库里。他引用古人的话说:人民不足,国君怎么会富足?只要能防范凶年,国库的积蓄就不能超过这个限度。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后面的继承人好,自然可以保持世界,不需要为他留下更多的财富。假如继承人不肖,为他积蓄越多,越刺激他奢侈傲慢,反而成了国家败亡的祸根。

  通过反思历史教训,唐太宗君臣达成共识,即曹操以来国富民穷的经济政策必然导致国家破产,必须改变。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也就是说,反其道而行之,以人为本,以德治国。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