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郑和第七次下西洋都干了什么?有哪些成就?

郑和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航海家和军事将领,他率领船队进行了七次西洋远航,其中第七次下西洋是他的最后一次远航。在这次远航中,郑和带领着庞大的船队,穿越了南海、印度洋,到达了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成就了中国航海史上的壮举。他不仅成功开辟了海上贸易通道,也在外交、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不仅体现在他的航程和船队规模上,更体现在他为中国带来的荣耀与辉煌。

  1430年6月29日(宣德5年6月9日),郑和被命令第七次下西洋。那么郑和第七次在西洋做了什么呢?成就是什么?这是很多读者关心的问题。接下来,有趣的历史编辑会和读者一起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据《天方至圣实录》记载,同年8月15日(7月27日),郑和也因“龙船”建设得当而获得宣宗奖,其重建南京三山街礼拜寺(净觉寺)的请求也获得许可。

  1431年1月19日(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郑和船队从龙江关(今南京下关)起航至福建长乐。侯峰期间,郑和等人刻有《天妃灵应之碑》(此前,于太仓有《通番事迹碑》),铸造铜钟,为后人研究下西洋留下重要历史资料;出发前,明宣宗建议暹罗在出使过程中不要入侵满刺加。据记载,这次下西洋的人数为27550人。

  据记载,1433年(宣德八年),郑和在返航过程中死于印度西海岸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船队应由太监王景宏率领返航。据《前闻记》记载,1433年7月22日(宣德八年7月6日)返回南京。

  开拓航路


  15世纪初,郑和大规模远航将中国古代海洋事业推向发展高峰,为人类海洋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为:

  首先,它开辟了亚洲和非洲的洲际航线,为西方人的大型航海铺平了亚洲和非洲的航线。当葡萄牙航海家达加马绕过非洲西海岸的好望角到达东非海岸时,当地人告诉中国人几十年前来过这里。在阿拉伯领航员的帮助下,他们沿着郑和船队开通的航线顺利到达印度。

  第二,对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进行了一些海洋调查,收集和掌握了大量的海洋科学数据。《郑和航海图》是通过大量的海洋调查绘制的。这种海洋调查比1872-1876年英国最早的“挑战者”进行海洋调查早了400多年。

  第三,对航海区域进行了战略布局。郑和下西洋根据其使命和海洋知识,选择占领城市、满拉加、旧港口、古里、忽鲁莫斯等广阔海外地区作为海洋发展的重点区域,有利于扩大海外交通和贸易范围。

  在世界航海史上,郑和下西洋航路的距离和复杂性是划时代的。虽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和各种局限性,郑和船队未能完成地理发现的历史使命,但他们经历的航线发展了亚非沿海国家和地区之间纵横交错的海上交通,交流和加强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沿岸国家的联系,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发展贸易

  明朝仍然遵循元朝的朝贡贸易制度,并指定沿海港口与周边国家进行贸易。然而,由于农业和工商业的快速发展,“永乐繁荣”的明朝需要与海外国家进行更密切的贸易,以促进经济交流。在有限的陆地丝绸之路逐渐沉默后,开辟海上通道已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选择。

  郑和下西洋主要以“朝贡贸易”为基本形式开展贸易活动,同时实施“官方贸易”、推动“民间城市”等。郑和七次下西洋,在东南亚设立了两个商场,一个是苏门答腊北部的须文答腊,另一个是马六甲。郑和的船队给马六甲带来了商机,也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意义影响

  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初世界航海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郑和本人也展示了他的外交才能、军事战略和精神品质,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纪念。清末,郑和的研究发展迅速,但许多重要课题仍不确定。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