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身为清朝皇帝为什么会崇拜崇祯呢?

顺治皇帝作为清朝的统治者,为何会对前任崇祯皇帝崇拜备至呢?或许这源于他对崇祯皇帝的同情和对其不幸命运的体谅。崇祯皇帝在位时,正值明朝灭亡之际,国家陷入动荡,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和艰难抉择。顺治皇帝或许从中感受到了领导者身上的责任与压力,因此对于崇祯皇帝的处境充满了理解和敬意。这种崇拜也许是一种希望,希望能够为前任皇帝的不幸命运做出补偿,同时也是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前辈的致敬。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皇帝最终选择杀死妃子的女儿,以免被清兵侮辱,然后在歪脖子的树上吊死。但人们对崇祯的看法却不尽相同,有的是尊重,有的是不屑。面对前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清朝的顺治皇帝一直非常崇拜他,甚至认为他是他的“大哥”。为什么顺治如此崇祯?

  1644年4月25日,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34岁。崇祯皇帝的死标志着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粉墨出现。那么,清朝皇帝对上吊殉国的皇帝怎么看?

  崇祯皇帝上吊殉国,留下的名言“任贼分裂我的尸体,不伤人”赢得了清朝第一位皇帝顺治的尊重。看看顺治皇帝是如何尊称崇祯为“大哥”的。

  1644年4月,崇祯皇帝被李自成埋葬在田妃墓中。清朝定都北京后,顺治皇帝下令将埋葬崇祯皇帝的妃墓命名为“思陵”,以礼改葬崇祯皇帝,改造思陵。1645年9月,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思陵改葬工程终于完成。

  1657年,顺治发表了一篇文章:“我认为崇祯皇帝努力求治,为国家而死。如果我不急于解释,我害怕在几千年内与失德的亡国者相似。我用它作为一个特殊的纪念碑来表达我的同情。”随后,清廷为崇祯皇帝建立了一座神圣的纪念碑,纪念碑由国史学院大学士、官员部门书记金志军撰写。

  这篇题词写道:“庄烈慈皇帝努力治理,宵夜焦心,原非失德之主。良由有君无臣,孤立于上,将军拥兵而不战,文吏则营私。...抓逆渠犯阙,国势莫支,帝遂捐生以殉国。在顺治皇帝看来,崇祯皇帝非常有能力和勤奋,不是一个不道德的皇帝。只是有君无臣,文臣武将都不给力,导致皇帝不得不以身殉国。这个评价还是很实事求是的。

  顺治皇帝也多次前往思陵参观。顺治皇帝在拜访时失声大哭,喊道:“大哥,我和若都有君无臣。”那一年,崇祯皇帝在临死前曾痛说“所有大臣都误我,反贼直接逼北京师”,这意味着顺治皇帝有这样一句话,意思是“对我心有戚戚”。

  崇祯皇帝热爱书法,先后师法董其昌、王羲之、欧阳查、于世南等多位著名艺术家,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顺治皇帝小时候每天都在疯狂地玩耍,长大后开始学习书法。他钦佩崇祯皇帝的书法。

  有一次,顺治皇帝要求高僧弘意识到内廷的说法。鸿觉见机难得,向顺治皇帝索词。顺治皇帝说:“我字何足尚,崇祯皇帝乃佳耳。然后让人拿来890幅崇祯皇帝的书法作品,一一展示给弘觉。在展示时。顺治皇帝也许又想起了崇祯皇帝,“上容悲伤,沉默”。顺治皇帝看完后评论道:“这么明君,身婴巨祸,让人不觉酸楚耳。”

  顺治皇帝还告诉洪觉,朝廷最近正在修复《明史》,他已经提前命令大臣们不要妄议崇祯皇帝。顺治皇帝福临去世前,多次拜访前明崇祯皇帝的陵墓,总是亲自祭酒。有时他让侍臣们先在墓前写祭文,有时甚至在崇祯墓前亲自讲述,而且经常流泪。据说有一次,福临竟然跪在地上,哭着叫崇祯为大哥,让崇祯在天之灵保佑他这个小弟弟,不要重蹈明朝的覆辙。那为什么福临竟然对崇祯有这样的感情呢?

  就在福临亲政初年,他和汤若看得很近,在谈话中经常谈到崇祯,他问汤崇祯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丧国?唐若望曾在崇祯末年在明廷工作,对崇祯事务了如指掌,于是他对福临进行了讲述。因此,福临对崇祯先入为主印象深刻,对这位孜孜不倦的亡国之君表示无限同情。他认为,如果不是积重难返,太监擅权,奸臣误国,崇祯其实是个好皇帝。

  董妃死后,福临情绪低落。崇祯墓祭拜后,他发现陵边有一座墓。他被询问为明太监王承恩墓。他为崇祯皇帝而死。福临称赞他,当时命随从的学士麻勒吉摆酒致祭。回到宫殿后,他命令大臣李伟为他写碑文。赞王承恩在明崇祯自吊殉国,明朝文武百官如“兽惊鱼”(niǎn,散乱不定貌),奔迫途穷,甚至“屈膝贼庭”,“冀赊余生”的时刻,都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小步不舍,自经帝侧”,真的“重于泰山”,推他为“中官殉国”。

  福临爱书法,崇祯写得好,画得好。福临在宫中收藏了许多崇祯字画,他还常常谦虚地对人说:“我字何足夸,崇祯帝字是佳耳!“共同的爱好和善良使两代皇帝之间的距离更近了一步。在福临统治的18年里,正处于伟大事业的初创阶段,举步维艰。首先,摄政王多尔根擅长,然后水旱灾害不断。南方战争依然激烈,国家不稳定,满汉朝臣矛盾尖锐,难以权衡。对于才二十岁左右的福临来说,难免捉襟见肘,焦头烂额,经常陷入孤立无助,于是他更加同情崇祯皇帝,为崇祯皇帝蒙上了“亡国之君”的耻辱。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