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晚年过于宽容,导致问题积压,雍正推测:面临困境的继任者

康熙晚年过于宽容,问题积压,堆积如山。雍正登基时面临重重困境,他深知继任者的责任重大。然而,他不畏艰险,着手整顿朝纲,纵横治理,奋力拯救国家于水深火热之中。雍正充分认识到继任者所承担的挑战,他以坚定的决心与智慧担当起这一重任。

康熙晚年太仁慈,烂摊子收拾不好,雍正潜台词:真是坑儿子的爹

古代的封建君主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残暴,不管是秦始皇当年的焚书坑儒,还是后来到了大清的文字狱,这些君主都在用一种残暴的方式让老百姓变得臣服,变得唯唯诺诺,以此达到自己的统治目的。

似乎这些群主都在证明一件事:只有残暴才能更好的管理,如果变得柔弱,那就会造成天下大乱的局面出现。

这种不是规律的规律正确吗?不能说完全的正确,只是在封建君主时代,一个过分仁爱的皇帝真的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产生。

康熙晚年过于宽容,导致问题积压,雍正推测:面临困境的继任者

有人肯定回来抬杠,难道非要秦始皇般的暴政才能统治天下吗?这个问题是一个辩证的问题,我们今天就来用康熙皇帝来说一说。

康熙是个伟大的皇帝吗?在大清几百年的历史当中绝对算得上是一个伟大的皇帝,且在整个封建时期都能称得上是个厉害的皇帝,维护统一,大力发展经济,维护自己的统治,又能收复台湾,每一条的成就都在证明这个康熙是绝对的千古一帝。

可就是这么一个伟大的皇帝,晚年的时候却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变得不再是那么强势,再也没有少年时候和鳌拜斗争的那股子狠劲以及天不怕地不怕一定要胜利的冲劲,康熙变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凡是差不多就行了,得过且过就行了,不能斤斤计较,更不能和那些大臣们计较。

康熙成为了一个仁爱无比的皇帝,就连康熙离世之后的谥号里面都带有“仁皇帝”这个字样。那么,这个仁爱所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呢?先来看《清史稿》所评价的康熙:早承大业,勤政爱民。

勤奋的人,爱护老百姓的人,这是对康熙最多的评价。他晚年保持了这种习惯,继续的仁爱,却导致了吏治的腐败。

君主专制,权利集中在中央,中央其实就是皇帝一人,也就是说整个国家的权利全部在皇帝一个人的手里面。但康熙对这些官员的行为确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吏治腐败,主要就是在腐败这一点上。

在康熙四十九年,有一件轰动全国的案子,这件案子最终指向了户部,也就是管理整个清王朝银子的地方,类似于今天的财政部门。

左都御史发现了收购大豆这件看似没什么事情的“大事情”,这些商人在拿到银子之后都会拿出来一部分送给户部的某些官员,这些钱被称为“公费”。

康熙正是因为仁爱,所以就无比的痛恨这些行为,经过彻查确实有这些事情发生,且还不是只在这一年发生,而是发生了很多年,牵扯出来的官员达到了一百多人。贪污了多少钱呢?也不是很多,只有44万两左右。这个数字确实不是很多,尤其是跟和珅这个大贪官比起来,更是不多。

这件事情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不在这里,而是在于康熙的处理办法。官员贪污,还是主要官员涉及到腐败问题,康熙这个最高的当权者应该怎么处理呢?

如果换做是别的朝代,直接就是杀头,甚至就是株连九族,杀头这种都还是轻的。但是康熙和别人不一样,康熙思考了好几天之后,给出了自己的处理结果,只要是这其中的官员,在未进行公开审理之前,只要能主动的把贪污的钱财给交出来,就能不被革职,不会有任何的影响。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只要把自己贪污的钱交出来就万事大吉了,不会被杀头,还能保持住自己的官位。对于那些贪污的官员来说,实在是没有什么事情能比这更加让人开心了。即使借钱把这个补上,他们也是满心的欢喜,只要官位能保留好,那自然就能在将来的某一天再继续祸害,正应了那句“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这件事不是小事,肯定很快就在整个皇宫里面被传播开了,其他的官员会怎么看呢?既然皇帝这么仁爱,贪污了这么多的钱,也只是交出来就可以了,不会有生命危险,脖子上的那个脑袋还是自己的,官职还在,这让人很是大胆,等于直接鼓舞了这些官员继续贪污的躁动的心。

这个情况原本就是可以避免,杀鸡儆猴,只要处理掉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后面的人就不敢这么蠢蠢欲动,更不敢继续胡作非为,就是因为康熙没有动这批人,后面才会有更多人在这方面来进行试水。

乾隆之后大清就开始走下坡路,有人就将这个问题归结到康熙的身上来,雍正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才阻止了颓势,乾隆就是享清福的那个人,可到了嘉庆等人的时候,能力太过于平庸,康熙年间所积累的吏治腐败再次爆发,一直到大清灭亡,都和吏治腐败有着关系。

除了这个吏治的腐败之外,康熙的仁慈所带来的另外一个悲剧就是大家都熟悉的“九子夺嫡”。康熙对太子极尽友好,让太子平时所用的东西,所穿的衣服,所接受的礼仪都和自己差不多。

助长了皇太子的嚣张气焰,也让皇太子过早的对权利开始迷恋,想早早的就得到这个权利,在这种思想的蛊惑之下,早早的就开始对皇帝图谋不轨,拉帮结派,结交自己的党羽,想早早的继承大位。

思想歪了,行为肯定也是歪了,这才有了在历史上很少出现的废太子立太子又废太子又立太子的尴尬局面,也是康熙晚年的一个污点了。

接着康熙去世,雍正登基。由于在前期立太子的过程当中诸兄弟已经有了不能消除的仇恨,老四当了皇帝之后,开始和当初的那些兄弟反目,老八成了狗,老九成了猪,一个是阿其那,一个是塞思黑。自己的亲兄弟,却成了十恶不赦的罪人,骂老八是狗,何尝不是骂整个大清的宗亲都是狗呢?

看起来是雍正和兄弟之间的恩怨情仇,其实则是整个大清的笑话。

康熙的仁爱,就是上面这一件接一件的悲剧,皇帝的行为具有连续性,看似一件小事,则可能会影响后代很多年,甚至是动了大清的基业。仁政不是不能有,但太过于仁政的话,只能换来官员肆意妄为,将很多事情进入到更糟糕的境地。这不是康熙的错,而是君主专制下制度的错误。

但封建时代,别说是康熙了,就是那么多皇帝加起来,也是没办法冲破这个制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除)

谢谢您的观看。我是一名爱历史的小同学,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史料进行艺术化创作,历史本枯燥,我想让它更有趣。记得点赞、收藏和评论,有了您的反馈,我才能一直写下去。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