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兰忽失温会战——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

  虽然明帝国在永乐八年来第一次远征蒙古之战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由此受益的是瓦拉。瓦拉利用明帝国与鞑靼人的竞争,获得了渔民的利益。它已经处于势力上升的时期,更强大。瓦拉最初被分为三部分,由最好的战争和最强大的绰罗斯部长马哈木统一。

  瓦拉首领马哈木傲慢而专横。在修复了鞑靼人后,他把锋利的刀刃指向了南方强大的明朝帝国。有一段时间,明朝帝国的边境再次变得危机。永乐11年,开平侯郭亮等报纸,从瓦拉间谍那里得知,马哈木带领军队到原阿鲁台领地喝马河,声称袭击阿鲁台,实际上是计划南下攻击明朝帝国。

  面对马哈木的挑衅,朱迪再次被激怒,决定对瓦拉进行远征。这并不是说朱迪失去了理智,而是因为马哈木有统一蒙古的势头,漠北的平均势头只能通过战争来维持。然而,朱迪并不是一个战争狂人。他没有立即发动大规模的远征,而是在积极防御的基础上调动了战前的部队。一个月后,朱迪正式发布了自己的法令:

  瓦拉残俘不仅杀害了他们的主人,还杀害了朝使,侵占了边境,违天虐人,义所当伐。等待准备好的士兵,大举起来。作为一个志向和勇气,一起取得巨大的成功,而不是慢慢地命令军法。(《大明太宗文皇帝实录》·卷146)

  与上次远征不同,瓦拉远强于鞑靼人,瓦拉首领马哈木的军事能力也远高于阿鲁台和本雅失里。马哈木出生于绰罗斯部。绰罗斯部是瓦拉三部电影中军事实力最强的一部,也喜欢征伐扩张。后来建立了一个繁荣的准噶尔汗国的加尔丹是绰罗斯部的后代。经过马哈木的统一,瓦拉三部变得更加强大。鞑靼部以轻型骑兵为主,瓦拉从中亚购买了大量铁器,组建了大量重型骑兵,因为它远离明帝国西北部,可以避免明帝国的铁器和武器贸易封锁。古称重装骑兵“装甲骑”,冲锋能力和作战效率都远高于轻装骑兵。装甲骑不仅穿着重甲,还穿着战马。战斗中,重装骑兵将手持3-4米长的枪,平伸向前,依靠战马快速奔跑的动能,发动雷霆万钧般的冲锋。因此,重装骑兵通常是战场上的决定性打击力量。受帖木尔帝国军队的影响,瓦拉重装骑兵拥有全身盔甲、锁甲和一些布甲,甚至一些板甲加固部件,如板扎腿甲、护臂甲和胫骨盔甲。他们的战马也穿着金属盔甲,具有明显的中亚突厥风格,装备优于普通蒙古装束的重型骑兵。然而,蒙元时代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失。瓦拉重装骑兵的主要武器是长矛,每个骑兵腰部都有一把短弯刀或狼牙棒。不仅如此,还有重型弓骑兵作为前锋,他们经常在战斗中领先,作为击败敌人的角色。

  一般认为,明帝国在骑兵方面继承了蒙古人大规模轻骑兵集团的战术。明朝的骑兵应该主要是轻骑兵,但这并不意味着明朝没有重骑兵。事实上,明初经济实力雄厚,使得大规模打造昂贵的重装骑兵成为现实。然而,明朝北方边防的压力主要来自以轻骑兵为主的鞑靼人,因此重骑兵在明军中的比例确实低于轻骑兵。明朝初期,重装骑兵继承并发展了宋代重装骑兵的盔甲形状,重量可达20公斤,与瓦拉在装备上没有太大区别。由于明帝国重装骑兵很少出现在战场上,明朝和瓦拉之间的战争是明蒙古百年战争史上唯一一次罕见的对抗,双方都大规模投资重装骑兵。

  永乐12年3月17日(1414年),朱迪率领明军从北京出发。在这次北征中,明军仍然被称为50万军队,实际人数应该在10万左右。

  有趣的是,为了锻炼皇太孙朱瞻基,朱棣命令他随时从征亲历战。

  和第一次北征一样,明军在战前采取了一步一步、稳扎稳打的推土式进步。不同之处在于,朱迪没有上次北征引导江山的兴趣,整个行军过程充满了严肃的气氛。这当然是马哈木军事素质高于阿鲁台的原因;更重要的是,马哈木霸道傲慢的气焰是朱迪无法容忍的,他认为自己是“盛世之王”。他只是想尽快在战场上击败瓦拉。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瓦拉主要重装骑兵,普通箭头无法穿透厚重的盔甲,只有火器炮弹才能杀死重装骑兵,因此战斗神机营更为重要。

  4月21日,明军从清水源出发。皇太孙骑马随行,朱棣立即向他指出山川险易和士兵的辛勤工作,并问他:“汝知吾所以为此?皇太孙回答说:“陛下为图其土地,利其资畜而勤远略哉。顾此虏兽之性,虽然施以天地大恩,不知感觉,暂服而叛逆,非猎剃之久,也难以制造。昔禹之征苗,文王之伐崇密,都是必须的。陛下尊居天位,享受四海之奉,难道不自乐而仰劳吗?远道而来的圣鞠跋涉者,无非是想驱除此俘虏于遐荒绝漠,今一骑不敢近塞下,让子孙臣民长享太平之福耳。说下马磕头。朱棣叹了口气:“孙之语,我的心也是。""""大明太宗文皇帝实录"·卷150)

  朱瞻基从小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好圣孙”,他说朱迪征服蒙古的最终目的不是吞并蒙古,而是通过战争将蒙古势力驱逐到沙漠北部的贫瘠土地,使它不再威胁明帝国,国家可以长期和平。

  朱迪带领军队沿着马河走了两倍,6月4日抵达成吉思汗龙兴之地双泉海,即撒里怯儿(在克鲁伦河上游右岸的老湖附近)。很快,明军从俘虏的瓦拉间谍那里得知,瓦拉首领马哈木和其他驻军在双泉海西北部的忽兰忽略了温度(今天的蒙古乌兰巴托东南部)。朱迪忍不住高兴起来,决战的时刻终于到了。

  朱迪是一个天生的士兵,战斗的血液在他的胸部沸腾。他兴奋地对士兵们说:“我知道不远了。”让所有的军队都准备好了。朱迪率领精锐重新安装骑兵,迅速冲向忽兰。为了锻炼皇太孙朱瞻基的武术风格,朱迪特别拨打了500辆铁骑作为护卫,让他同行。

  六月七日,明军杀至忽兰忽失温。瓦拉首领马哈木、太平、将秃波罗带着傀儡大汗回答里巴正屯兵山,“恭候”明军多次。忽兰忽温是马哈木精心挑选的决战场所,此时他有足够的信心战胜明军。就战场形势而言,马哈木成功地将明军引入了决战战场。更重要的是,为了与明军的虎狼之师竞争,马哈木带来了瓦拉所有的家庭背景,包括瓦拉最精锐的3万重装骑兵,每个骑兵还带着三四匹马,仅战马就不少于10万匹。

  面对强敌占领先机,朱迪并不慌张。他亲自带领直属精锐铁骑驻兵山顶,望着地形,有条不紊地规划作战。

  朱迪看到瓦拉已经分成三条路,就让几个重装骑兵下山对抗。于是瓦拉骑兵奋力冲锋,马哈木试图利用重装骑兵冲下山时的巨大势头击败明军。然而,朱迪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并命令安远侯柳升领导神机营。

  刘生指挥神机营连发枪射击瓦拉铁骑。密集的火力使前面冲锋的瓦拉重装骑兵中弹落马。当场被杀的瓦拉铁骑数百人。许多剩下的瓦拉铁骑因为无法控制被枪声吓坏的战马而摔倒在马下,被铁蹄践踏而死。很快,瓦拉前锋就有了溃败的迹象。武安侯郑亨立即率兵追击,瓦拉也不甘示弱,立即反击,郑亨本人不幸被流矢击中,不得不暂时率军后退。之后,成山侯王通等率兵攻击瓦拉右侧,瓦拉不为所动。此时,都督朱崇、指挥吕兴领神机营叠发神机枪,瓦拉铁骑死者无算。

  之后,丰城侯、都督谭青、马聚率兵攻击瓦拉左侧,瓦拉铁骑拼命抵抗,表现出极其顽强的战斗力。双方在重装骑兵的激烈对冲和杀戮中相互伤亡,明军勇敢的蒙古军官全部死于战斗。

  屯兵山上的朱棣望着山脚,明军与瓦拉的战斗进入了白热化,尤其是明军在东西线的战斗是合刃的关键时刻。于是朱棣身穿重装骑兵盔甲,亲率数千人直属精锐重装骑兵,从山顶直奔瓦拉主力中心。直属精英是明军的王牌部队,是明军重装骑兵的精英,分为重弓骑兵和重装重甲的铁甲骑兵。士兵们都是经历过多次战斗的“老兵”,甚至配备了精心挑选的战马。瓦拉铁骑已经在激战中耗尽了体力,突然被朱迪直属精锐铁骑的生力军击败。明军见瓦拉开始后退,士气大振,立即全军突击,连步兵都开始投入战斗,“杀王子十余人,斩首数千级”,“尽收牛羊驼马十余万而归”。马哈木仓皇率剩下的瓦拉军向西逃跑。明军乘胜追击,马哈木不得不带领军队反击,仍被明军击破。

  明军一直追到土拉河(今蒙古中部图拉河),生擒瓦拉军数十人,马哈木、太平等逃跑。此时已近黄昏,见明军尚未收兵,皇太孙朱瞻基派骑兵四处调查,得知瓦拉败走。朱棣刚还军帐,皇太孙即入见,爷孙两人就是否继续追击展开讨论。朱瞻基认为,经过白天的打击,瓦拉已经被吓坏了。目前,他已经失败,没有地方休息。他一定不敢反击。他应该及时当老师。朱迪实际上接受了皇太孙的建议。第二天,诸将请命追瓦拉残余,但朱棣以“寇穷,何必远追”为由拒绝。

  以明军强大的实力,足以对瓦拉进行更深入的追击,那么朱迪为什么要主动放弃全歼瓦拉的机会呢?这可能是因为朱迪对漠北的战略一直保持着蒙古各部队的平衡。只有这样,蒙古才能永远保持分裂。忽兰忽视温大战后,瓦拉已经精力充沛,如果瓦拉被彻底消灭,东部的鞑靼人会迅速填补瓦拉的空白,然后统一蒙古。这是朱棣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保留一个中衰的瓦拉对明帝国有好处。

  就这样,再次在漠北草原上取得大胜的朱棣,获得了比以前更多的胜利,颇为自豪,亲自撰写班师诏书宣布战争结果:

  我不得不率领六师讨论它。师到撒里怯儿之地,贼逆战,一鼓败之,迫到土拉河。贼首先回答里巴、马哈木、太平、秃头波罗不智能,扫地而来,兵刃才交,毁灭,追逐北方。兽服禽杀,杀其名王以下数千人,余俘宵逃,然后即日班师。

  朱迪确实有理由为这次远征的结果感到骄傲。忽兰忽视温大会战是明帝国征服蒙古历史上罕见的决定性战役。可以肯定的是,在忽兰忽温战争中,明军歼灭了1万多名敌人,瓦拉方的伤亡应该超过2万人。可以说,瓦拉的3万精英在这场战争中几乎耗尽了。就像《卫拉特三大汗国及其后人》对瓦拉惨败的总结一样,“卫拉特几万人战死,几乎是灭顶之灾”。当然,明军的伤亡也不小。首先,瓦拉的战斗力比鞑靼强;更重要的是,双方都很难利用重装骑兵和重装骑兵之间的积极对抗。

  瓦拉在忽兰失去温度的惨败对其整个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战败后的第二年,瓦拉三王马哈木、太平、秃波罗共同遣使明廷谢罪。从此,从永乐12年到正统14年(1414-1449年)土木堡的35年,瓦拉与明帝国基本和谐相处。其次,在绰罗斯部长马哈木几乎失去了所有的精英后,原本勉强屈服的太平和开始与马哈木抗争,瓦拉又分为三个,直到马哈木的儿子再次统一瓦拉。最后,当称霸蒙古的雄图被朱迪无情地摧毁时,马哈木只能将经略的目标转移到中亚。1416年,孤军奋战的马哈木在里海地区阵亡,一代枭雄如此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朱迪第二次远征蒙古获胜后,鞑靼和瓦拉再次向明帝国屈服。明帝国作为东亚宗主国的地位再次加强,漠北草原势力恢复平均势力。永乐中期,明帝国暂时缓解了北顾之忧,达到了极高的时期。帝国的地图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公里:东达库页岛和外兴安岭;西至哈密西部,统治触角深入青藏高原;北边向漠南推进;南极在越南中部,西南土司几乎包括整个中南半岛。“幅员之广,远迈汉唐。”

« 上一篇
下一篇 »